[1] |
谢瑞玉, 谢晖.血清降钙素原对血流细菌感染中G~-和G~+菌的鉴别诊断价值.安徽医药, 2015, 19:142-143.
|
[2] |
崔巧珍, 武文明, 杨志宁.血流感染1872例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7, 17:1384-1387.
|
[3] |
谷钰峰, 李昱, 孙成铭.基于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快速血流感染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8, 29: 24-29, 36.
|
[4] |
夏文菁.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乳酸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7, 24:766-769.
|
[5] |
汪运节, 韩江, 陈益鸣, 等.血清乳酸及降钙素原在腹腔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海南医学, 2015, 26:206-208.
|
[6] |
王晓平, 罗向东.颅内感染患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海南医学, 2013, 24:2752-2754.
|
[7] |
王晓阳, 胡艳东, 谢爱敏, 等.细菌感染性患儿血清炎性因子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26:4067-4069.
|
[8] |
刘佳, 陈霖, 朱恒志, 等.动态监测ICU肝病患者PCT水平在判断血流感染和指导抗生素使用中的临床价值.海南医学, 2017, 28: 246-2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