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立峰,李元元,金磊,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流行病学与自然史变迁.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 165-170. [2] 楼颂梅.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在肝纤维化形成与诊治中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62-65. [3] 张晓华,彭雁忠. 血清载脂蛋白水平用于临床判断HBV慢性肝病肝损伤程度的价值. 肝脏,2016,21:850-852. [4]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又名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诊断和治疗共识(2015). 肝脏,2015,20:960-968. [5]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更新版.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1,5:50-60. [6] 来丽群,樊德利.乙肝后肝硬化不同中医证型与TGF-β1、肝纤维化指标以及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的研究.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808-810. [7] 姚小健,黄红霞,陈勇.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和叶酸水平变化.实用肝脏病杂志,2018,21:76-79. [8] 林秀清,杨新,江艳,等.ApoB/ApoA-1比值在慢性乙型肝炎(重型)中的评估价值.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15,30:137-139. [9] 雷成多,李俊峰,郑素军,等.血清载脂蛋白B/A1值对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F≥2)的诊断价值.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357-3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