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 ›› 2022, Vol. 27 ›› Issue (4): 426-430.
汝国栋, 张纯宣, 王垂芳, 宋来高, 汝琦
RU Guo-dong1, ZHANG Chun-xuan1, WANG Chui-fang1, SONG Lai-gao1, RU Qi2*
摘要: 目的 探讨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影响因素及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APRI)与外周血5-羟色胺(5-HT)水平对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05例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时间为2017年2月至2020年3月,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肝功能衰竭分为A组(肝功能衰竭,n=21)与B组(未出现肝功能衰竭,n=84),分析影响肝功能衰竭的相关因素,评估APRI、5-HT预测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AUC值、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105例受试者中,经肝切除术治疗后出现肝功能衰竭共21例(20.00%),其中依据肝功能衰竭分级:A级14(66.67%)、B级5(23.81%)、C级2例(9.52%)。21例肝功能衰竭患者中经随访6个月,出现1例死亡(4.76%)。单因素分析显示,A组与B组在性别、体质量、高血压、糖尿病、术前ALT、术前AST、肿瘤数目、肝门阻断时间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肿瘤直径、术前PT、术前白蛋白、术前Child-Pugh分级、手术时间、失血量、肝切除范围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肿瘤直径≥10 cm、术前PT、术前白蛋白、术前Child-Pugh分级为C/B级、手术时间、失血量>1 000 mL、大范围肝切除为影响肝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A组术前APRI、5-HT高于B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PRI、5-HT预测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AUC分别为(0.996、0.853,P<0.05);敏感度分别为100.00%、81.00%,特异度分别为95.20%、84.50%。结论 年龄、肿瘤直径、术前PT、术前白蛋白、术前Child-pugh分级、手术时间、失血量、肝切除范围是影响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可通过术前行APRI、5-HT检测,为预测肝功能衰竭的发生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