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探索与争鸣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风险分层的丙型肝炎治愈后肝细胞癌监测策略的研究进展
    刘佳程, 饶慧瑛
    肝脏    2025, 30 (4): 417-420.  
    摘要29)      PDF (607KB)(5)   
    丙型肝炎是肝细胞癌(HCC)发生的主要病因之一,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的出现极大改善了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的临床预后,尽管绝大部分患者经过短期、耐受性良好的口服DAAs治疗后实现了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但HCV治愈后仍存在HCC发生的风险。目前对于HCV相关肝硬化且获得SVR的患者,不论个体情况均建议继续HCC监测,不符合现代个体化医疗的理念。因此,需要更好地筛选出HCV治愈后HCC发生的高风险人群并对其进行长期监测。本文综述了HCV治愈后的临床现状、现有HCC监测方法存在的问题,并重点探讨了基于风险分层的HCV治愈后HCC监测策略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诊治及疾病预后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全球酒精相关性肝病的疾病负担正在不断增加
    刘姝, 王炳元
    肝脏    2025, 30 (4): 420-424.  
    摘要25)      PDF (713KB)(3)   
    酒精相关性肝病(ALD)是全球范围内肝病相关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流行趋势与酒精消费模式密切相关。本文详细分析了全球及各地区的ALD患病率、发病率及死亡率,探讨了影响ALD分布的地理、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以及ALD的疾病负担,包括对医疗系统和经济的影响,提出了预防和控制ALD的策略,强调了全球合作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肝移植治疗酒精相关性肝病的现状与进展
    骆曜豪, 宋方彬, 徐军明
    肝脏    2025, 30 (4): 424-426.  
    摘要31)      PDF (459KB)(3)   
    酒精相关性肝病(ALD)是一种由于过量饮酒导致的肝脏损伤和疾病状态,是全球最常见的晚期肝病的病因之一,而肝移植是终末期ALD的重要治疗手段。虽然越来越多的终末期ALD患者从肝移植中获益,但加强移植前后酗酒的监测和治疗,鉴别能从肝移植获益的ALD患者以进一步改善移植预后等问题仍然是目前面临的挑战。本文探讨ALD肝移植治疗前、围手术期及肝移植后需重视的相关问题,为临床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慢加急性肝衰竭免疫机制新视角
    李小慧, 张立婷, 李俊峰
    肝脏    2025, 30 (4): 426-430.  
    摘要22)      PDF (1345KB)(5)   
    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是一类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以急性肝功能失代偿、肝外器官损伤和短期高病死率为特征的严重临床综合征,其免疫机制复杂,尚未完全阐明。作者将从系统性炎症、免疫细胞相关损伤、线粒体功能障碍、转录组学和肠道微生物改变这五个方面介绍ACLF免疫机制相关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循证指南制定的GRADE方法学:现状与挑战
    中国临床实践指南联盟
    王吉耀, 夏君
    肝脏    2025, 30 (3): 283-286.  
    摘要20)      PDF (1494KB)(2)   
    GRADE方法学为高质量指南的诞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就GRADE 方法学的起源与发展、核心内容及当前指南制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提升GRADE方法学在循证指南制定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指南的质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和患者健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对《中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23年版)》两个问题的商榷
    于乐成, 刘鸿凌, 陈成伟
    肝脏    2025, 30 (3): 286-291.  
    摘要18)      PDF (1798KB)(2)   
    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意见的循证证据反映最佳临床证据现状, 根本意义是让患者得到最优的同质化治疗, 直接关系到医护人员的科学决策和患者健康。2023年再版的中国药物性肝损伤(DILI)诊治指南有两个重要问题值得商榷:(1)关于治疗药物推荐意见可能带来的问题;(2)所推荐的DILI严重程度分级标准缺失“急性肝衰竭(ALF)”这一独立层级,可能会对我国药物性肝功能衰竭和DILI临床诊治以及科研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酒精性肝病研究进展:现状、挑战与展望
    孙鹤鸣, 王星语, 高沿航
    肝脏    2025, 30 (3): 291-295.  
    摘要23)      PDF (712KB)(4)   
    酒精性肝病(ALD)是全球肝病发生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代谢、免疫及微生物等多方面因素的交互作用。近年来,ALD患病率持续上升,尤其在年轻群体中显著增长,但其有效治疗手段仍有限。本文着重介绍了ALD的流行病学特征、病理生理学机制、诊断技术进展及治疗策略,并探讨了人工智能、新型靶向治疗等未来研究方向。通过整合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成果,旨在为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ALD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为临床实践的优化和公共卫生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理论支撑与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胆汁酸代谢调控网络在肝脏疾病中的靶向治疗策略与分子机制
    杨雨霏, 蔡晓波, 陆伦根
    肝脏    2025, 30 (3): 295-298.  
    摘要22)      PDF (417KB)(2)   
    胆汁酸(BAs)作为多功能信号分子,不仅调控自身在肠肝循环中的代谢与转运,还在脂质和葡萄糖稳态的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BAs不仅能够塑造菌群结构,同时也被菌群代谢。BAs转运、代谢及信号传导功能的紊乱可影响肠道功能,导致肠道屏障破坏,并且与多种肝脏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包括胆汁淤积性疾病、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肝纤维化、肝细胞癌及胆管细胞癌等。本文将总结BAs信号传导、代谢及转运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关注胆汁淤积和代谢性肝病的转录调控机制及以BAs为靶点的新型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晚期囊性纤维化肝病遗传研究进展
    成业, 李忠蝶, 王建设
    肝脏    2025, 30 (3): 299-300.  
    摘要22)      PDF (295KB)(5)   
    囊性纤维化(CF)是一种由CFTR基因突变引起的常见遗传性疾病,肝脏损伤是其重要的并发症,晚期囊性纤维化肝病(aCFLD)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是导致CF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虽然CFTR基因的突变与CFLD的发生相关,但遗传学研究表明其他基因的变异也可能影响aCFLD的进展。SERPINA1、TGFβ1、CXCR1、AAMP等基因的多态性与aCFLD的风险相关,尤其是SERPINA1的Z等位基因。此外,血管病变,特别是肝脏微血管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也可能在aCFLD的进展中起关键作用,本文就此做简要介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浅析肝前体细胞对肝癌调控研究
    刘文明, 张秋秋, 鄢和新
    肝脏    2025, 30 (2): 149-150.  
    摘要125)      PDF (505KB)(42)   
    肝脏是哺乳动物最大的实质器官,拥有极强的再生能力,以确保组织内部环境的稳态与平衡,以肝小叶为基础单位,而每个肝小叶中的肝细胞因代谢功能和基因表达的差异,展现出显著的异质性,形成了独特的肝脏代谢区室化。并且,肝脏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应激信号的冲击,这些信号不仅削弱了肝脏的再生能力,还可能进展为肝细胞癌(HCC)。鉴于肝细胞群体间存在显著异质性,不同群体的肝细胞在肝脏再生及HCC发展过程中可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既往研究表明,肝前体细胞在肝脏修复与肝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着重探讨来源于肝细胞的肝前体细胞在肝脏再生及HCC发展中的潜在作用,旨在为肝脏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与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微生物研究进展
    王炳鸿, 徐彤彤, 马雄, 王绮夏
    肝脏    2025, 30 (2): 151-155.  
    摘要104)      PDF (666KB)(38)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组以异常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炎症性肝脏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在遗传与环境因素影响下,微生物能够引发人体自身免疫性反应,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主要针对肠道微生物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遗传代谢性肝病的诊断思路
    汤珊, 侯维, 郑素军
    肝脏    2025, 30 (2): 156-159.  
    摘要72)      PDF (1164KB)(10)   
    遗传代谢性肝病是一组由基因突变引发的肝脏疾病,并可能伴发多器官、多系统的损害。根据患者的首诊临床表现,可分为氨基转移酶升高为主型、胆红素升高为主型、胆汁淤积、脂肪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等类型,可据此开展有针对性的诊断性检查。进一步通过整合影像学、病理学检查和基因检测等多种检查手段,进行全面评估,最终做出正确诊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肝衰竭合并侵袭性曲霉菌感染防治要点
    范义泽, 张策, 赵彩彦
    肝脏    2025, 30 (2): 160-161.  
    摘要94)      PDF (309KB)(17)   
    肝衰竭患者合并肺曲霉菌感染是导致肝衰竭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临床医生应提高认识。本文就早期诊断、有效预防、精准治疗进行综述,旨在指导临床医师正确防治,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肝硬化患者在接受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和腹腔穿刺术时的凝血管理AASLD专家共识(2024)》解读
    孙晓茹, 刘牧云
    肝脏    2025, 30 (2): 162-164.  
    摘要96)      PDF (1149KB)(16)   
    尽管多个专业协会已提出过关于肝硬化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指南,但实践方面仍与原则间存在差距,AASLD组织专家组讨论了几种常见的临床场景下围手术期的凝血相关检查、预防治疗及相关药物的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特殊类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和治疗
    周睿, 贾继东
    肝脏    2025, 30 (1): 1-3.  
    摘要78)      PDF (472KB)(22)   
    自身免疫性肝炎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多数患者表现为慢性肝炎,以血清转氨酶、免疫球蛋白G升高伴自身抗体阳性、肝脏淋巴-浆细胞界面炎为特征。但少数患者表现不典型,以急性甚至重型肝炎、肝衰竭起病,或诊断前有明确的用药史,病程进展快、预后相对差,因此亟需早期识别并及时给予免疫抑制治疗,以改善其预后。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对几类特殊类型的AIH的诊断进行简要综述,以期对临床医师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合并肝硬化治疗的挑战与未来前景
    王昕, 饶慧瑛
    肝脏    2025, 30 (1): 4-6.  
    摘要66)      PDF (347KB)(16)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相关肝硬化已成为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该病的治疗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代谢共病、缺乏特异性药物、门静脉高压、肝衰竭等。生活方式管理、代谢共病优化等虽有一定作用,但疗效有限。由于患者的异质性、合并症的多样性以及纤维化逆转困难等因素,临床药物研发目前同样面临着巨大挑战,仅有少数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取得初步进展。未来的治疗方向应更侧重于多学科团队合作、精准医疗、数字化管理,为MAFLD相关肝硬化患者带来希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对MetALD新概念的认识以及相关药物研究进展
    李强, 陈良
    肝脏    2025, 30 (1): 7-9.  
    摘要82)      PDF (538KB)(10)   
    代谢性和酒精性肝病(MetALD)是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和酒精性肝病(ALD)的重叠。该综述中,我们讨论了MetALD发病的危险因素、病理生理机制、遗传易感性、微生物组学和治疗策略。MetALD的治疗包括生物-社会-心理干预、戒酒策略以及改善肝脂肪变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的药物。在MetALD中显示出应用前景的药物包括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甲状腺激素β受体(THR-β)激动剂、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激动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激动剂、法尼醇X受体(FXR)激动剂以及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上述药物均针对MASLD研发,其在MetALD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明确,因为在MASLD的临床试验中,因为饮酒达到MetALD诊断标准的患者均被排除在临床试验之外。在临床试验中评估MASLD治疗药物在MetALD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对MetALD治疗的改进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免疫细胞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进程中的研究进展
    王炳鸿, 王绮夏, 肖潇
    肝脏    2025, 30 (1): 10-13.  
    摘要46)      PDF (575KB)(6)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是一类累及肝内外胆管的特发性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目前PSC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肝内丰富的免疫细胞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主要阐述免疫细胞在PSC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旨在为PSC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的研究提供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小干扰RNA治疗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相关肝病的研究进展
    关志洪, 王建设
    肝脏    2025, 30 (1): 14-15.  
    摘要57)      PDF (334KB)(3)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AATD)是由于编码 α1抗胰蛋白酶(AAT)基因 SERPINA1致病变异引起的常染色体共显性遗传性疾病,AAT 聚合体滞留在肝细胞引起蛋白毒性肝损伤。儿童和成人患者都可能发展为终末期肝病,需要进行肝移植治疗。目前小干扰RNA治疗展示了其治疗潜力,可能成为治疗AATD 的一种可行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清除HCV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马翠玲, 饶慧瑛
    肝脏    2024, 29 (11): 1301-1304.  
    摘要86)      PDF (552KB)(26)   
    HCV感染一直是世界性公共卫生难题,尽管治疗慢性HCV感染已经取得很大的突破,但HCV感染的隐匿性导致药物治疗人群十分有限,攻克HCV仍需要有效的疫苗。既往研究表明,强大而持久的HCV特异性CD8+ T细胞反应是介导HCV清除的主要免疫因素,CD4+ T细胞在其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B细胞产生的中和抗体在清除HCV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但对于T细胞和B细胞如何协同发挥作用的研究仍然十分有限。本文综述了清除HCV感染的先天性及适应性免疫机制,以及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的联合机制,并概述了目前病毒发生免疫逃避的主要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