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 ›› 2025, Vol. 30 ›› Issue (1): 21-23.
杨慧敏, 彭琪, 赵媛
YANG Hui-min, PENG Qi, ZHAO Yuan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药物性肝损伤(DILI)不良反应发生的临床特征及其规律。 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儿童DILI患者114例,收集DILI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史、用药时间、药物种类、给药方式、临床表现、治疗结局等,总结发生的临床特点及其规律。 结果 114例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36例;13~18岁69例(60.5%),≤1岁10例(8.8%)。呼吸道感染31例(27.2%),有临床症状99例(86.8%),无明显症状15例(13.2%),临床症状依次表现为食欲减退、乏力、发热、呕吐、黄疸、皮疹、恶心及腹胀。肝细胞损伤型97例(85.1%)、胆汁淤积性6例(5.3%)、混合型11例(9.6%)。肝损伤患者血清AST为(531.7±149.6)U/L,高于其他两组的(296.1±105.5)U/L和(167.9±72.8)U/L;血清ALT为(765.6±217.5)U/L,高于其他两组的(123.4±79.1)U/L和(358.2±104.7)U/L;血清ALP为(330.4±187.5)U/L,高于其他两组的(301.2±101.3)U/L和(198.3±171.6)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5例(74.1%)好转、32例(28.1)治愈、4例(3.5%)未愈、13例(11.5%)临床结局不详。引起儿童DILI的药物类别依次为:抗菌药(26.7%)、中药(21.6%)、解热镇痛药(18.8%)、肿瘤化疗药(11.9%)、抗结核药(10.2%)、精神疾病药(5.7%)、抗病毒药(2.8%)及激素(2.27%)。其中93例(52.8%)为口服给药,占比最多,发病时间为(30.2±8.9)d;最少为皮下注射1例(0.5%),发病时间为(20.0±0.0)d。 结论 临床医师对于儿童用药应该慎重,从儿童自身因素、药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保障儿童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