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 ›› 2019, Vol. 24 ›› Issue (5): 534-537.

• 临床与基础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血清OPN和IFI 16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周凡, 王冉   

  1. 430000 湖北武汉 红十字会医院急诊科(周凡),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医院内三科(王冉)
  • 收稿日期:2018-10-16 发布日期:2020-04-10

  • Received:2018-10-16 Published:2020-04-10

摘要: 目的 探究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ACLF)患者血清OPN、IFI 16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68例ACL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纳入研究57例。选择同期就诊的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和49例健康体检者(健康人)纳入本次研究,检测三组受试者血清OPN和IFI 16水平。分析ACLF患者血清OPN和IFI 16水平与肝损伤相关指标的相关性。观察ACLF患者90 d的生存情况,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及血清OPN和IFI 16诊断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 ACLF组患者血清OPN水平为(9.2±2.7)mg/L,高于CHB组患者和健康人[(5.2±2.4)mg/L、(3.5±1.5)mg/L,P<0.05],IFI 16水平为(83.2±15.3)%,低于CHB组患者和健康人[(105.2±8.4)%、(102.8±11.4)%,P<0.05]。通过为期90 d的随访观察,57例ACLF患者共死亡28例,死亡率为49.1%(28/57);29例ACLF患者存活,生存率为50.9%(29/57)。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TBil、INR、肌酐、血清钠、血小板、OPN、IFI 16水平及HBeAg阳性与ACLF患者预后密切关联(P<0.05)。血清OPN、IFI 16及联合检测诊断ACLF患者90 d预后的效能均较高。OPN<9.4 mg/L和OPN≥9.4 mg/L的ACLF患者90 d生存率分别为73.3%(22/30)和25.9%(7/27)。两组患者90 d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FI 16<72.5%和IFI 16≥72.5%的ACLF患者90 d生存率分别为27.6%(8/29)和75.0%(21/28)。两组患者90 d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OPN在HBV相关ACLF患者血清中水平较高,IFI 16水平较低,二者均可辅助评估患者预后。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骨桥蛋白, 干扰素诱导蛋白16, 生存,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