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 ›› 2020, Vol. 25 ›› Issue (11): 1220-1222.
王晶, 江振宇, 张静洁, 苏日古格, 苏琪浩, 党彤, 孟宪梅, 贾燕
WNAG Jing1, REN Li-mei1, ZHANG Jing-jie1, SU Riguge1, SU Qi-hao1, DANG Tong1, MENG Xian-mei1, JIA Yan2
摘要: 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PBC)患者不同组别的SF-36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探讨PBC患者的生存质量现状及临床结局。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9年7月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诊治的215例P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45例就诊我院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将PBC患者分按Child分级分为Child A组72例、Child B组69例、Child C组74例,均采用SF-36、GSES进行调查分析,来评判患者生活质量、自信心及自我控制能力,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进行比较的两者之间有差异,P<0.01时表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 三组PBC患者SF-36及GSES得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情况:PBC患者中Child A组SF-36、GSES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差异,P均<0.05;Child B组SF-36、GSES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性,P均>0.05;Child C组SF-36、GSES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 PBC患者在疾病进展中情绪波动很大,从Child A的情绪高涨,到Child C情绪低落,无不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情绪变化可通过改变血管内皮功能等参与肝病的发生、发展,具体参与过程需更深层次、更系统的研究。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当发现患者情绪高涨及情绪低落时,应及时疏导和纠正,进而预防疾病发生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