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 ›› 2024, Vol. 29 ›› Issue (11): 1386-1391.
林彬彬, 汤钰菁, 欧阳丽娟, 阮清发
LIN Bin-bin, TANG Yu-jing, OUYANG Li-juan, RUAN Qing-fa
摘要: 目的 探讨18岁以下儿童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组织病理及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0年12月厦门市中医院因肝功能异常收住院的<18周岁的CHB患者,分析其基线特征及肝脏病理结果,核苷(酸)类似物、干扰素类治疗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51例完成肝组织活检的患者肝脏炎症分级G≥2占96.1%,S≥2占33.3%,14~18岁的患者炎症分级G3占37.0%、G4占7.4%,纤维化分期S3占18.5%、S4占7.4%;(2)未抗病毒治疗组占27.8%(35/126),<7岁占65.7%;HBeAg阳性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组的72周HBV DNA阴性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62.0%(49/79)、46.8%(37/79)、20.3%(16/79),远高于未抗病毒治疗组(2.9%(1/35)、2.9%(1/35)、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干扰素类治疗组72周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血清学转换率为:48.5%(33/68)、20.6%(14/68),高于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组(27.3%(3/11)、9.1%(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岁组48周与72周HBV DNA阴性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83.3%(15/18)、64.7%(11/18)、27.8%(5/18)与72.2%(13/18)、66.7%(12/18)、61.1%(11/18),均高于7~14岁组[分别为:57.9%(11/19)、36.8%(7/19)、5.3%(1/19)与63.2%(12/19)、36.8%(7/19)、5.3%(1/19)]及14~18岁组[分别为:48.4%(15/31)、38.7%(12/31)、3.2%(1/31)与51.6%(16/31)、45.2%(14/31)、6.5%(2/31)],部分有统计学意义;(5)干扰素α(IFNα)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抗病毒治疗72周HBV DNA阴性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50.0%(18/36)、47.2%(17/36)、19.4%(7/36)与71.9%(23/32)、50.0%(16/32)、21.9%(7/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HBeAg阴性CHB患者72周HBsAg血清学转换率为0(0/6),低于HBeAg阳性组CHB(20.3%(16/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NAs抗病毒治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儿童干扰素治疗的不良反应与成人相似,IFNα与Peg-IFNα的不良反应无差别,最常见不良反应为流感样症状75.3%(55/73)及骨髓抑制74.0%(54/73)。结论 儿童CHB 患者多伴有肝脏炎症活动及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抗病毒治疗干扰素疗效优于核苷(酸)类似物,年龄越小,抗病毒应答率越高;儿童干扰素治疗的不良反应与成人相似,严重不良反应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