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丽,王琳琳.612例婴儿肝炎综合征病因及预后分析.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32:795-797. [2] 董红,欧榕琼,欧阳颖等.遗传代谢病类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分析.新医学,2015,19:698-701. [3] 杨锡强.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2. [4] 罗丽娟,万盛华,许增华等.甲泼尼龙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实用临床医学,2014,23:87-88,91. [5] 邱波,陈新霞,杜鹃等.婴儿肝炎综合征104例病原学及合并症分析.淮海医药,2015,17:152-153. [6] 王靖.婴儿肝炎综合征52例临床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21:86. [7] 朱磊,朱俊岭,钮明杨等.熊去氧胆酸对婴儿肝炎综合征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5,24:1142-1144. [8] 高明,任章平.熊去氧胆酸联合护肝药物对婴儿肝炎综合征生化指标的影响.肝脏,2016,21:123-125. [9] 江治霞,熊小丽,鄢素琪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湖北中医杂志,2013,35:11-12. [10] 彭娜,王武明,谭静等.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与肝功能相关性研究.肝脏,2016,21:296-298. [11] 龙梅,朱莉,刘文莉等.肝活检病理检查对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1491-1493. [12] 邓文林,熊慧,王玲玲等.婴儿肝炎综合征血清纤维化标志物临床价值研究.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6:1029-1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