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 ›› 2025, Vol. 30 ›› Issue (7): 897-900.

• 前沿、探索与争鸣 • 上一篇    下一篇

HBsAg亚病毒颗粒:miRNA递送载体及潜在治疗应用

李玉龙, 张欣欣   

  1. 20002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临床病毒研究室
  • 收稿日期:2025-06-05 出版日期:2025-07-31 发布日期:2025-08-11
  • 通讯作者: 张欣欣,Email:zhangx@shsmu.edu.cn

  • Received:2025-06-05 Online:2025-07-31 Published:2025-08-11

摘要: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治疗难点在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持久存在和复杂的免疫逃逸机制。最新研究发现,HBV表面抗原(HBsAg)形成的亚病毒颗粒(SVP)能够选择性包裹宿主microRNA(miRNA),并通过递送至免疫细胞调控抗病毒免疫应答。研究表明,亚病毒颗粒携带的miRNA(如miR-939)可被单核细胞摄取,显著促进IL-8分泌,进而抑制IFN-α的抗病毒活性并加速肝纤维化进程。这些发现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思路:动态监测亚病毒颗粒-miRNA谱(如miR-939/HBsAg比值)可作为疾病进展的预测指标;靶向亚病毒颗粒-miRNA递送系统的干预策略(如siRNA修饰载体)与现有抗病毒药物联用,显示出协同治疗潜力。未来研究需要结合单细胞测序和类器官模型,进一步阐明不同感染阶段亚病毒颗粒-miRNA的时空动态变化,为开发HBV功能性治愈药物奠定基础。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亚病毒颗粒, microRNA, 免疫逃逸, 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