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 ›› 2025, Vol. 30 ›› Issue (9): 1263-1266.
胡大山, 董源, 盛云峰, 范晔, 徐静, 王寿明, 蒋训
HU Da-shan, DONG Yuan, SHENG Yun-feng, Fan Ye, Xu Jing, WANG Shou-ming, JIANG Xun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肝穿刺行肝组织病理检查的病例,评估肝穿刺检查的重要性。方法 纳入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院区收治的123例不同类型肝病住院患者,对各病例的占比、穿刺并发症、生化指标、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发现病例间的特点。结果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U/L)方面,药物性肝炎病例(361±461)分别与自身免疫性肝炎(105±94)、肝功能异常病例(69±48)、肝硬化代偿期病例(56±72)、脂肪肝病例(70±5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U/L)方面,药物性肝炎病例(161±138)分别与肝功能异常病例(45±34)、肝硬化代偿期病例(56±73)、脂肪肝病例(45±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碱性磷酸酶(U/L)方面,脂肪肝病例(90±40)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病例(182±154)比较,药物性肝炎病例(254±315)与肝功能异常病例(120±6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g/L)方面,脂肪肝病例(45±3)分别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病例(42±5)、肝硬化代偿期病例(40±4)、药物性肝炎病例(39±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硬化代偿期病例与肝功能异常病例(44±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油三酯(mmol/L)方面,脂肪肝病例(2.32±1.25)分别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病例(1.43±0.55)、肝功能异常病例(1.39±0.81)、肝硬化代偿期病例(1.25±0.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碱酯酶(U/L)方面,脂肪肝病例(9 913±1 684)分别与肝功能异常病例(7 243±3 206)、肝硬化代偿期病例(6 365±275)、药物性肝炎病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mmol/L)方面,脂肪肝病例(4.83±0.98)与肝硬化代偿期病例(3.82±0.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红素(μmol/L)方面,脂肪肝病例(14±5)分别与肝硬化代偿期病例(22±14)、药物性肝炎病例(26±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级(炎症程度)方面,肝功能异常病例(1.42±0.96)分别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病例(2.55±0.63)、肝硬化代偿期病例(2.38±1.02)比较;脂肪肝病例(1.53±0.83)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病例、肝硬化代偿期病例比较;药物性肝炎病例(2.70±0.67)分别与肝功能异常病例比较,脂肪肝病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级(纤维化程度)方面,肝功能异常病例(1.37±1.16)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病例(2.38±1.15)比较;肝硬化代偿期病例(3.31±1.01)分别与自身免疫性肝炎、肝功能异常病例、脂肪肝病例(1.73±1.22)、药物性肝炎病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穿刺病例中,少数虽有并发症,但总体安全可控。肝穿刺患者的病理分析对掌握疾病的状态、预后的判断、科学研究等方面都极为重要,值得临床广泛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