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 ›› 2018, Vol. 23 ›› Issue (9): 815-818.

• 临床与基础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多期动态增强MR扫描参数在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王春光, 牛永超, 孔令春   

  1. 453000 河南新乡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影像科
  • 收稿日期:2017-11-25 出版日期:2018-09-30 发布日期:2020-04-26
  • 基金资助:
    河南新乡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编号:ZG15030)

  • Received:2017-11-25 Online:2018-09-30 Published:2020-04-26

摘要: 目的 探讨多期动态增强MR扫描参数在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106例,对106例患者各病灶进行动态增强MR扫描,测量患者病灶最大上升斜率(MSI)、信号增强率(SER)、正性增强积分(PEI)、最大下降斜率(MSD)和峰值(PV)情况,比较不同病灶动态增强MR扫描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肝细胞癌、转移瘤、肝内胆管细胞癌、肝脓肿、血管瘤、局灶性结节增生的MSI、SER、PEI、MSD及PV各值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瘤MSI、PEI、MSD、PV值明显高于肝细胞癌、转移瘤、肝内胆管细胞癌、肝脓肿(P<0.05);局灶性结节增生在各类肝脏占位性病变中SER值明显高于转移瘤、肝脓肿、血管瘤(P<0.05);86.48%肝细胞癌其曲线类型主要分布于Ⅰ型与Ⅱ型,63.63%转移瘤及55.55%的肝内胆管细胞癌其曲线类型主要分布于Ⅱ型,77.77%的肝脓肿、66.66%的血管瘤其曲线类型主要分布于Ⅲ型,80.00%的局灶性结节增生其曲线类型主要分布于Ⅱ型。结论 肝脏良恶性病变动态增强曲线类型、量化参数存在差异性,结合两者可提高疾病鉴别诊断能力。

关键词: 多期动态增强, MR扫描参数, 肝脏良恶性病变, 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