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 ›› 2016, Vol. 21 ›› Issue (6): 488-490.

• 临床与基础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ACE及CRP在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意义

缪小勇   

  1. 436000 湖北鄂州 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
  • 收稿日期:2015-11-10 出版日期:2016-06-30 发布日期:2020-07-09

  • Received:2015-11-10 Online:2016-06-30 Published:2020-07-09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及C反应蛋白(CPR)在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共27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69例,女性107例,同时选择204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A级(92例)、B级(107例)和C级(77例),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标本,通过OLUMPUS 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并比较研究对象的ACE活性及CRP浓度。以ACE活性>65 U/L为标准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高ACE组(294例)和低ACE组(186例),比较两组的肝硬化患病率;以CPR浓度>10 mg/L为标准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高CRP组(314例)和低CPR组(166例),比较两组的肝硬化患病率。结果 观察组A级、B级、C级患者的ACE活性及CRP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A级、B级、C级的ACE活性和CRP浓度均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98、4848,P均<0.001)。高ACE组(74.73%)和高CRP组(89.16%)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低ACE组(46.60%)及低CRP组(40.76%)。结论 肝硬化患者的血清ACE活性及CRP浓度的升高与肝细胞损伤有直接关系,且随着肝脏损伤的加重,ACE活性及CRP浓度升高得越显著。因此,临床监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ACE活性及CRP浓度,可为肝脏疾病的临床诊断以及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也有利于肝细胞损伤程度的判断以及肝硬化患者病情监测、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C反应蛋白, 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