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薛宏丽. HBsAg定量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意义[J]. 肝脏, 2020, 25(3): 308-310. |
[2] |
陈艳, 林瑞, 陈竹, 王丽. 2012至2018年某院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J]. 肝脏, 2020, 25(2): 166-168. |
[3] |
李松, 张娟. 替诺福韦酯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状态与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J]. 肝脏, 2020, 25(1): 54-55. |
[4] |
刘薇, 袁海霞, 时强. 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后肝纤维化逆转情况观察[J]. 肝脏, 2019, 24(9): 1055-1057. |
[5] |
侯海生, 王秋艳, 陈少川. 血清学指标和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联合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和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价值[J]. 肝脏, 2019, 24(4): 432-434. |
[6] |
徐湖波, 雷珍, 陈友平. 他汀类药物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疗效[J]. 肝脏, 2019, 24(1): 86-89. |
[7] |
宋洁, 韩莹波, 贾胜男, 刘瑶, 张雪. 前列地尔干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纤维化指标及对IL-6、TNF-α的影响[J]. 肝脏, 2018, 23(8): 702-705. |
[8] |
吴晓宁, 张伟, 周家玲, 王麟, 孙亚朦, 孟彤彤, 关秋爽王冰琼, 陈姝延, 施漪雯, 王晓明, 尤红, 欧晓娟, 贾继东. 基线血小板水平可预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的临床转归[J]. 肝脏, 2018, 23(7): 576-579. |
[9] |
赵林华, 尚建中. 卡维地洛降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 肝脏, 2018, 23(4): 326-329. |
[10] |
刘亚楠, 卢文宁, 苑文雯, 蔡硕, 李沛然, 郭桐生. 检测腹水降钙素原和白介素6对自发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J]. 肝脏, 2018, 23(11): 988-989. |
[11] |
苏海滨, 刘晓燕, 陈婧, 李晨, 童晶晶, 徐祥, 关崇丹, 严立龙, 彭宇辉, 宁鹏, 李会, 胡瑾华. ACLF合并SBP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分析[J]. 肝脏, 2018, 23(10): 860-863. |
[12] |
彭福江,陈福生,张天晓. 替诺福韦酯和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的比较[J]. 肝脏, 2017, 22(6): 535-537. |
[13] |
李柏胜,谢兰丰,刘岩红,沈思兰,钱方兴,郑万方. 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粪便大肠杆菌毒力基因Colv和腹水细菌分布的相关性[J]. 肝脏, 2017, 22(5): 424-425. |
[14] |
刘少杰,王桂芬,郭伟,孙善动,李响,韩海霞. 恩替卡韦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长期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J]. 肝脏, 2017, 22(4): 329-331. |
[15] |
甄英丽,李晓云,张萧谊,吴晓云,张茜,翟卫春,卢利霞,于晓辉. 不同肝功能分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心理及精神状况调查分析[J]. 肝脏, 2017, 22(4): 348-3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