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 ›› 2018, Vol. 23 ›› Issue (10): 897-900.

• 临床与基础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特点分析

胡大山, 胡建强, 刘欢, 刘春艳, 宣佶   

  1. 223001 江苏淮安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二医院感染内科(胡大山,胡建强,刘欢,刘春艳);解放军第八一医院(宣佶)
  • 收稿日期:2018-02-05 出版日期:2018-10-31 发布日期:2020-05-21
  • 通讯作者: 宣佶,Email:210000helio0009@126.com

  • Received:2018-02-05 Online:2018-10-31 Published:2020-05-21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近6年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临床特征,为防治提供帮助。方法 收集分析2010年6月至2016年12月我院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并发症和生存时间。结果 40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按基础肝病分为慢性肝炎组(chronic hepatitis B, CHB)20例和肝硬化组(liver cirrhosis, LC)20例,ACLF患者占同期住院肝病患者的比例在2012、2013年最高,此后比例逐渐下降。<35岁年龄组是CHB高发年龄段(12/20,60.0%),35~60岁是LC组的高发年龄段(17/20,85.0%),各年龄段CHB组与L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男女比例、起病时间、 住院时间、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AST/ALT、胆碱酯酶、HBeAg滴度、HBV DNA定量、胆汁淤积比例这几个指标,CHB组与L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球比上,CHB组与LC组比较,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在血常规、血红蛋白、血小板、ALT、AST、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汁酸、抗HBc滴度(S/CO)、AFP等指标上,CHB组与L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多在2个月内最终发生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结论 控制好乙型肝炎病毒,才能从根本上避免ACLF的发生。基础疾病为CHB的患者肝脏急性损害炎症反应较重,黄疸升高更快,胆汁淤积更明显。虽然ACLF患者的AFP均有所升高,但ACLF肝细胞的坏死与再生速度远赶不上肝功能衰竭的进度,预后均差。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乙型;肝功能衰竭;临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