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 ›› 2020, Vol. 25 ›› Issue (1): 34-35.

• 临床与基础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浆样树突状细胞与免疫应答的关系及干预分析

马春明, 张锁才, 史罗明, 吴剑明, 周根法, 郑剑   

  1. 213001 江苏 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
  • 收稿日期:2019-01-29 发布日期:2020-03-25

  • Received:2019-01-29 Published:2020-03-25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浆样树突状细胞与免疫应答的关系及干预。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DC,并采用恩替卡韦、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治疗完成后检测外周血DC及HBeAg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结果 104例患者治疗48周后,共75例(72.12%)患者出现HBeAg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患者的外周血DC1数量与外周血DC2数量显著高于非免疫应答患者(P<0.05)。免疫应答与外周血DC1数量(r=0.568,P=0.011)、DC2数量(r=0.577,P=0.019)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随肝纤维化分级升高,患者外周血DC1数量与DC2数量均呈下降趋势,肝纤维化与外周血DC1数量(r=0.610,P=0.008)、DC2数量(r=0.528,P=0.027)明显相关性(P<0.05)。104例患者中,37例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38例采用拉米夫定治疗、29例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3组患者治疗后的外周血DC1数量与DC2数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恩替卡韦组治疗后的外周血DC1数量与DC2数量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与阿德福韦酯组(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DC越低,越不利于免疫应答。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可抑制肝纤维化、提高外周血DC,其中恩替卡韦的作用尤为明显。

关键词: 浆样树突状细胞, 肝纤维化, 免疫应答, 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