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2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0-01-25
    新年献词
    创建诚信2020
    陈成伟, 贾继东
    2020, 25(1):  1-1. 
    摘要 ( 160 )   PDF (706KB) ( 3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争鸣
    对《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的商榷
    周乙华, 李彤, 庄辉
    2020, 25(1):  2-3. 
    摘要 ( 179 )   PDF (679KB) ( 3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对<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的商榷》一文的回复
    刘锦锋, 陈天艳, 陈耀龙, 赵英仁
    2020, 25(1):  4-6. 
    摘要 ( 112 )   PDF (682KB) ( 4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前沿与探索
    肝肾综合征定义、分型及病理生理新进展
    宦红娣, 陈成伟
    2020, 25(1):  7-9. 
    摘要 ( 195 )   PDF (683KB) ( 3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类肝炎病毒的进化生物学
    王荣明, 江建宁
    2020, 25(1):  10-12. 
    摘要 ( 234 )   PDF (730KB) ( 4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酒精性肝病现有共识及尚未解决的问题
    巴桃桃, 吕晓民, 高沿航
    2020, 25(1):  13-15. 
    摘要 ( 216 )   PDF (689KB) ( 3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肿瘤性门静脉血栓的新分类:肝移植手术决策之依据
    张烁, 杨长青
    2020, 25(1):  16-18. 
    摘要 ( 138 )   PDF (821KB) ( 5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移植治疗登革热引发的急性肝衰竭
    曹婉悦, 李蕾, 汪涛, 徐军明
    2020, 25(1):  19-19. 
    摘要 ( 262 )   PDF (639KB) ( 3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慢加急性肝衰竭血小板减少患者血栓弹力图及常规凝血指标的变化
    袁宏香, 张秋云, 娄金丽, 于艳华, 赵艳
    2020, 25(1):  20-23. 
    摘要 ( 169 )   PDF (701KB) ( 3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血小板减少患者中血栓弹力图各项指标及常规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北京佑安医院住院诊断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145例,按照血小板计数将患者分为4组:A组(39例)血小板计数≥100×109/L;B组(41例)血小板计数(50~99)×109/L;C组(34例)血小板计数(30~49)×109/L(34例);D组(31例)血小板计数≤29×109/L。检测4组患者血栓弹力图五项指标(R值、K值、Angle角、MA值、CI值)及常规凝血指标PT、APTT、PTA、INR,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与血小板计数≥100×109/L的ACLF患者相比,血小板计数<100×109/L的患者PTA值明显降低,INR值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PTA、INR值分别为31.80±7.02、2.43±0.61;B组患者PTA、INR值分别为27.44±10.15、2.79±0.92;C组患者PTA、INR值分别为27.85±9.33、2.69±0.72;D组患者PTA、INR值分别为25.25±6.50、3.05±1.46,B组、C组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D组患者R值、k值、Angle角、MA值、CI值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k值、Angle角、MA值、CI值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仅CI值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LF患者凝血功能易出现异常,血栓弹力图能够更好的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及纤溶状态,对预测和治疗患者出凝血有重要意义。
    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特征及其6个月转归的影响因素
    于轩, 李文华, 安冬颖, 王一凡
    2020, 25(1):  24-27. 
    摘要 ( 294 )   PDF (695KB) ( 3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HAAA)的临床特征及6个月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8年5月150例HAAA患者经支持治疗及免疫抑制治疗后的临床特征,观察6个月的疗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AAA患者治疗6个月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150例HAAA患者中,男性占80%,年龄≤25岁者占90%,肝炎至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发病时间为(42.5±10.4)d,AA发病至治疗时间为(17.7±4.1)d,AA发生在肝炎恢复期或在肝炎恢复后的发病率为78%。甲型肝炎占5.33%,乙型肝炎占7.33%,丙型肝炎占2.00%,戊型肝炎占5.33%,不明原因占80.00%;重型AA占48.00%,极重型AA占38.67%,非重型AA占13.33%。AA起病3个月内出现感染症状占70%。150例HAAA患者均接受为期6个月的支持治疗及免疫抑制治疗,有效率为56.67%,其中PR占33.33%,CR占23.33%,无效占43.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AA严重程度、肝炎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骨髓中成熟单核细胞比例是HAAA患者治疗6个月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HAAA多发于年轻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重型和极重型AA,大多属非甲、乙、丙、戊型肝炎相关的AA,早期感染风险高,预后与性别、AA严重程度、肝炎时血清TBil水平、骨髓中成熟单核细胞比例等因素有关。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活动的关系
    曹慧, 丁明, 赵凯
    2020, 25(1):  28-30. 
    摘要 ( 136 )   PDF (686KB) ( 3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AD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活动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5年6月至2019年1月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诊治的AIH患者46例,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ADA水平和肝脏组织炎症分级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ADA水平对肝脏组织炎症的诊断效能。结果 46例AIH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为G0期2例,G1期5例,G2期11例,G3期16例,G4期12例。AIH患者G0期的ADA为11.8(10.2,15.2)U/L、G1期为13.4(10.8,16.7)U/L,G2期为17.4(12.8,20.4)U/L,G3期为22.7(17.6,28.7)U/L,G4期为23.8(18.1,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DA水平和肝脏组织炎症分级呈正相关(r=0.72,P<0.05)。ADA诊断轻度肝组织炎症临界值为13.2 U/L,AUC为0.72;中度炎症时临界值16.8 U/L,AUC为0.76;重度炎症时临界值为23.4 U/L,AUC为0.88。结论 血清ADA水平与AIH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呈正相关,对重度肝组织炎症诊断价值较为理想,可成为AIH患者预测肝组织炎症活动的一项潜在血清学指标。
    儿童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田春丽, 梁科峰, 赵玉
    2020, 25(1):  31-33. 
    摘要 ( 198 )   PDF (687KB) ( 3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药物性肝损伤患儿的致病原因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9年6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病历管理系统进行检索,发现年龄小于14岁患有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共41例,疾病诊断要求符合2004年版药物性肝损伤标准。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分型采纳的是Danan方案。结果 41例患儿中,男24例,女17例,平均年龄(8.3±3.5)岁,最小为5月龄,最大14岁,其中1岁以下3例,1至3岁4例,4至9岁16例,10至14岁18例。ALT为925(458,1655)U/L,AST为525(175,1284)U/L,碱性磷酸酶325(248,486)U/L,总胆汁酸108(28,198)μmol/L。共有14例患儿行肝活组织检查,符合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型中肝细胞型9例,胆汁淤积型2例,混合型3例。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包括16例应用抗菌类药物,其中9例应用大环类酯类, 4例应用青霉素类, 3例应用头孢菌素类; 13例应用中成药或中药制剂; 6例应用化疗或免疫抑制药物; 2例应用抗结核药物;其他还包括4例应用解热镇痛药、精神类药物。临床特点包括乏力23例,食欲下降31例,恶心16例,皮肤黄染或尿液色黄11例,呕吐7例,皮肤瘙痒或皮疹6例。结论 儿童药物性肝损伤在各年龄层均可出现,主要药物为抗菌药物、中药、化疗或免疫抑制药物等,在儿童用药过程中应对这些药物重点防控、酌情使用。
    临床与基础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浆样树突状细胞与免疫应答的关系及干预分析
    马春明, 张锁才, 史罗明, 吴剑明, 周根法, 郑剑
    2020, 25(1):  34-35. 
    摘要 ( 138 )   PDF (738KB) ( 3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浆样树突状细胞与免疫应答的关系及干预。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DC,并采用恩替卡韦、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治疗完成后检测外周血DC及HBeAg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结果 104例患者治疗48周后,共75例(72.12%)患者出现HBeAg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患者的外周血DC1数量与外周血DC2数量显著高于非免疫应答患者(P<0.05)。免疫应答与外周血DC1数量(r=0.568,P=0.011)、DC2数量(r=0.577,P=0.019)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随肝纤维化分级升高,患者外周血DC1数量与DC2数量均呈下降趋势,肝纤维化与外周血DC1数量(r=0.610,P=0.008)、DC2数量(r=0.528,P=0.027)明显相关性(P<0.05)。104例患者中,37例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38例采用拉米夫定治疗、29例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3组患者治疗后的外周血DC1数量与DC2数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恩替卡韦组治疗后的外周血DC1数量与DC2数量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与阿德福韦酯组(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DC越低,越不利于免疫应答。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可抑制肝纤维化、提高外周血DC,其中恩替卡韦的作用尤为明显。
    110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特点
    熊静平, 张跃新
    2020, 25(1):  36-38. 
    摘要 ( 156 )   PDF (750KB) ( 3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110例PBC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生化检查、自身抗体、免疫学及肝组织病理检查资料。结果 110例PBC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97例,确诊时的平均年龄(57.54±12.17)岁。110例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乏力(71.82%,79/110),其次为黄疸(40.00%,44/110)、腹水(34.55%,38/110);并发原发性腹膜炎1例(0.91%,1/110)。13例合并干燥综合征(13.73%)、5例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4例合并病毒性肝炎标志物阳性。生化结果表现为总胆红素[(48.20±56.16) μmol/L]及结合胆红素[(28.20±46.89) μmol/L]升高,血清碱性磷酸酶[(224.34±159.55) IU/L]及γ-谷氨酰转肽酶[(142.04±231.70) IU/L](t=4.166,P=0.000)均显著升高,ALT水平无明显升高[(60.30±156.07) IU/L]、AST水平升高[(70.62±127.88) IU/L]。胆固醇水平升高[(5.70±0.99) mmol/L],患者的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显示,IgM[(6.00±4.15) g/L, t=5.446, P=0.000)]、IgG[(18.84±6.12) g/L, t=3.417,P=0.001]水平升高、IgA[(3.15±2.31) g/L, t=1.709,P=0.09]轻度升高。IgM[(3.15±2.31) g/L]水平升高,Ro-52阳性54例(49.09%),PM-Scl阳性52例(47.27%),AMA或AMA-M2阳性81例(73.63%),3E(BP0)阳性16例(14.55%),gp210阳性8例(7.27%),SP100阳性17例(15.45%),ANA阳性84例(76.36%)。30例肝穿刺患者的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病变符合I、II期者20例,III期7例,IV期3例。抗AMA-M2和抗3E(BPO)的阳性率比其他抗体高。结论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在中国并不少见,多见于女性,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乏力,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和特异性抗体[线粒体抗体和(或)线粒体抗体M2亚型]可用于诊断PBC,ANA、Ro-52、gp210、3E(BP0)、Sp100、PM-Scl对诊断线粒体抗体和(或)线粒体抗体M2亚型阴性的PBC有一定的价值,肝活检病理检查可用于进一步确诊该病和组织学分期。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核苷(酸)类似物预存耐药基因突变的研究
    张郴华, 钟备, 邓英, 李敏
    2020, 25(1):  39-41. 
    摘要 ( 178 )   PDF (746KB) ( 3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核苷(酸)类似物(NAs)预存耐药基因变异的情况,提高慢性乙型肝炎防控水平。方法 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于清远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就诊的未经NAs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0 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治疗前进行预存耐药基因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给予相应的NAs治疗,对照组300例不进行耐药检测,依患者意愿选择药物进行治疗,疗程72周。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的HBV DNA转阴率、耐药率等进行检测对比。结果 300例观察组患者中29例发生不同位点变异,变异率9.6%;包含与拉米夫定耐药相关的20例(69.0%),与替比夫定耐药相关的19例(65.5%),与阿德福韦酯耐药相关的7例(24.1%),同时发现4例对恩替卡韦主要耐药位点部分位点基因突变;观察组HBV DNA 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耐药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研究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NAs预存耐药基因变异主要发生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及阿德福韦酯;在抗病毒治疗前检测耐药基因,可显著提高抗病毒治疗应答,减少原发耐药的发生。
    载药微球用于中晚期肝癌TACE术对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蒲长宇, 陈琦
    2020, 25(1):  42-45. 
    摘要 ( 207 )   PDF (773KB) ( 6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载药微球用于中晚期肝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对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12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签随机方法分为2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接受加载吡柔比星的CalliSpheres○R载药微球TACE,对照组予以碘化油联合相同药物灌注化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时肝功能指标血清总胆红素、ALT、AST、白蛋白及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 T细胞百分比及CD4+/CD8+ T细胞比值),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 两组组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ALT、AST、白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1个月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CD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胸腔积液、肝脓肿发生率分别为96.67%、66.67%、70.00%、90.00%、61.67%、3.33%、1.67%,对照组分别为98.33%、63.33%、76.67%、91.67%、58.33%、0、3.3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有效随访,观察组生存率80.003%,对照组生存率6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lliSpheres○R载药微球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安全可行,对肝功能影响较小,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2型糖尿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趋化素、细胞角蛋白18 M30、细胞角蛋白18 M65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徐丹, 戴秀丽, 张晓梅, 郝咏梅
    2020, 25(1):  46-49. 
    摘要 ( 125 )   PDF (775KB) ( 3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T2DM)并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趋化素、细胞角蛋白18(CK-18)M30、CK-18 M65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62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NAFLD分为单纯T2DM组(T2DM组,n=87)和并发NAFLD组(NAFLD组,n=175)。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7例作为健康对照组(NC组,n=67)。比较三组受试者血清趋化素、CK-18 M30、CK-18 M65水平,分析三者与T2DM并发NAFLD及NAFLD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NAFLD组患者血清趋化素、CK-18 M30、CK-18 M65水平分别为(180.1±39.5)pg/mL、(215.8±62.1)U/L和(502.5±160.8)U/L,均高于T2DM组[(133.7±26.7)pg/mL、(114.4±46.4)U/L和(276.7±79.7)U/L,P<0.05]和NC组[(108.2±25.5)pg/mL、(85.3±24.8)U/L和(223.8±80.6)U/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7.0 kg/m2、FPG>10.8 mmol/L、TC>5.4 mmol/L、LDL-C>3.2 mmol/L、趋化素>164.7 pg/mL、CK-18 M30>182.1 U/L、CK-18 M65>427.5 U/L的T2DM患者并发NAFLD的风险较高。血清趋化素、CK-18 M30、CK-18 M65及联合检测预判T2DM并发NAFLD的效能均较高。重度组NAFLD患者血清趋化素、CK-18 M30、CK-18 M65水平分别为(230.8±26.7)pg/mL、(289.1±47.6)U/L和(701.3±129.7)U/L,均高于轻度组[(151.6±25.2)pg/mL、(168.0±31.7)U/L和(385.1±94.1)U/L,P<0.05]和中度组[(191.9±23.7)pg/mL、(242.4±41.8)U/L和(557.0±98.1)U/L,P<0.05]。血清趋化素、CK-18 M30、CK-18 M65及联合检测诊断NAFLD严重程度的效能均较高。结论 T2DM并发NAFLD患者较T2DM患者血清趋化素、CK-18 M30、CK-18 M65升高。检测血清趋化素、CK-18 M30、CK-18 M65有助于T2DM并发NAFLD及NAFLD严重程度判断。
    SLC25A13基因突变与婴儿胆汁淤积症遗传代谢病的关系
    白丹
    2020, 25(1):  50-53. 
    摘要 ( 184 )   PDF (680KB) ( 4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SLC25A13基因突变与婴儿胆汁淤积症遗传代谢病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婴儿胆汁淤积症患儿126例,将这些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随机选取同期我院年龄段相同、具有正常肝功能、无肝炎家族史的正常婴儿1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其血串联质谱分、尿气相色谱质谱有机酸,提取基因组DNA,扩增SLC25A13基因,进行PCR-SSCP,测序分析Citrin缺陷病基因,然后分析5例疑似为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患儿的肝功能、5例考虑为Citrin缺陷病患儿血串联质谱、尿气相质谱。结果 5例疑似为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患儿的甲硫氨酸、瓜氨酸、苏氨酸、C14-1、C16-1、苯乳酸-2、4-羟基苯乳酸均升高,1、3、4、5患儿的酪氨酸、C18-1、4-羟基苯丙酮酸均升高,1、2、3、5患儿的4-羟基苯乙酸-2均升高。SSCP筛查其余婴儿的7个外显子PCR产物,7个外显子均无异常条带,测序均无相关的12种常见突变。结论 SLC25A13基因突变与婴儿胆汁淤积症遗传代谢病无显著关系。
    短篇论著
    替诺福韦酯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状态与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
    李松, 张娟
    2020, 25(1):  54-55. 
    摘要 ( 253 )   PDF (740KB) ( 3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替诺福韦酯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状态与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护肝治疗,治疗组在普通护肝基础上加用替诺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HBV DNA水平、肝功能指标水平、肝纤维化指标水平与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BV DNA、ALT、AST、 TBil、IV-C、LN、HA、PⅢP、IFN-γ、IL-10、IL-4、IL-2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HBV DNA、ALT、AST、 TBil、Ⅳ-C、LN、HA、PⅢP、IFN-γ、IL-10、IL-4、IL-2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 替诺福韦酯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可有效抑制HBV复制,且具有抑制肝纤维化及调节免疫的作用。
    原发性肝癌中血清PTN和GP73的表达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张黎, 杨荣, 赵云
    2020, 25(1):  56-58. 
    摘要 ( 186 )   PDF (741KB) ( 4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PHC)中,多效生长因子(PTN)和高尔基体跨膜糖蛋白(GP73)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探讨PTN、GP73联合检测在PH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招募的148例PHC患者,171名非健康志愿者(包括35例肝硬化患者、7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30例转移性肝癌患者和31例其他良性肝病患者)及10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比较各组PTN、GP73表达水平,分析PTN、GP73联合及单独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PHC患者血清PTN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和非健康志愿者(P<0.05),PHC患者血清GP7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病毒性肝炎和其他良性肝病患者(P<0.05),但低于肝硬化和转移性肝癌患者(P>0.05);发生肝癌组织低分化、转移、AFP表达升高、TNM III~IV期PHC患者的PTN、GP73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PTN与GP73联合检测PHC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两指标单独检测(P<0.05),且AUC优于单独检测。结论 PTN、GP73表达水平与PHC临床病理特征相关,PTN与GP73联合诊断方法优于PTN、GP73单独检测,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支持。
    螺旋CT引导下肿瘤组织间125I粒子植入用于肝癌的疗效分析
    郑树成, 李玉柱, 王洪峰, 张德江, 赵林
    2020, 25(1):  59-60. 
    摘要 ( 248 )   PDF (785KB) ( 4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螺旋CT引导下肿瘤组织间125I粒子植入用于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63例。75个病灶(包括16个直径小于5 cm的病变)。其余病灶在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超过5枚)。术后2个月行CT检查,评价粒子植入的效果。分别于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记录肝功能变化,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75个病灶均于术后2个月行CT检查,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0例,稳定(SD)39例,进展(PD)22例,总有效率为18.7%。长径<5 cm的病灶16例,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ER)8例,稳定(SD)3例。进展(PD)1例,总有效率为75%。术后1、2个月ALT、AST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3 d,ALT、AST在术前与术后时间点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术后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无手术机会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对于直径<5 cm的肿瘤,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是有效且安全的,值得临床推广。
    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γ干扰素水平变化的意义
    贾瑾堂, 施文娟, 王兆勋, 田鹏飞
    2020, 25(1):  61-62. 
    摘要 ( 197 )   PDF (743KB) ( 3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血清中γ干扰素(interferon,IFN-γ)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3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ACLF组),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和20 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FN-γ水平,并观察ACLF组患者IFN-γ的动态变化。结果 ACLF组与CHB组患者IFN-γ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Z=3.447,P=0.001;Z=3.606,P=0.000),动态监测HBV-ACLF患者IFN-γ水平结果显示,好转组呈上升趋势,死亡组呈下降趋势,其中第2、3周好转组IFN-γ水平高于死亡组(t=2.067,P=0.047;t=2.087,P=0.045)。结论 IFN-γ的高水平表达可能与HBV-ACLF的发生有关,动态监测其水平有助于判断预后。
    AFP-L3、AFP、GP73、AL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孙艳华, 夏瑞雪, 王宁, 鲍越
    2020, 25(1):  63-65. 
    摘要 ( 172 )   PDF (753KB) ( 3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甲胎蛋白(AFP)、高尔基蛋白73(GP73)、碱性磷酸酶(ALP)等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用于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抽取解放军联勤部队第九八一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作为肝癌组,抽取同期在本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5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硬化组,同期在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乙肝组,同期在本院接受常规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对比4组受检者血清AFP-L3、AFP、GP73、ALP表达。结果 4组中,健康对照组血清AFP-L3、AFP、GP73、ALP表达最低,其次为乙肝组、肝硬化组,肝癌组各血清标志物表达最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血清AFP-L3、AFP、GP73、ALP阳性检出率及联合阳性检出率最高,其次为肝硬化组、肝炎组,健康对照组最低,均未检出阳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各血清标志物单独检测,联合检测用于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价值更高。结论 对于疑似肝癌的患者,早期联合检测其血清AFP-L3、AFP、GP73、ALP表达,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病情监测意义重大。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12例临床疗效观察
    薛超, 马文娜, 孙庆文, 李冲杰
    2020, 25(1):  66-68. 
    摘要 ( 282 )   PDF (794KB) ( 3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治疗方面的疗效。方法 采用贴壁法分离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注移植入12例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体内,观察临床症状,检测肝功能指标(ALT、AST、总胆红素、白蛋白、胆碱酯酶)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12周,试验组肝功能指标评估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白蛋白指标改善尤为明显(治疗前:ALT(68.17±32.31)U/L、AST(63.71±17.53)U/L、总胆红素(39.62±7.94)μmol/L、白蛋白(33.23±21.86)g/L、胆碱酯酶(7 562.37±2 475.52)U/L;治疗12周后:ALT(27.42±13.18)U/L、AST(36.74±13.58)U/L、总胆红素(20.17±11.49) μmol/L、白蛋白(63.91±21.06)g/L、胆碱酯酶(8 532.84±2 731.94)U/L。结论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安全可行,并能够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对肝组织功能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
    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孙慧, 仲海峰, 崔益鸿
    2020, 25(1):  69-70. 
    摘要 ( 202 )   PDF (668KB) ( 3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近年来的42例急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物理、化学、药物等清除和保肝、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血液透析治疗,观察肝功能指标变化和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2周和4周后,观察组的ALT和TBil等肝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治疗4周后,两组的肝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较、总有效率和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对急性药物性肝损害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能显著改善肝功能,缩短康复进程,提高治疗效果,治疗安全性较高。
    血清LECT2检测对肝细胞癌诊断的意义
    李祥苏, 金星星, 王冬冬, 吴旭东
    2020, 25(1):  71-72. 
    摘要 ( 178 )   PDF (760KB) ( 3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白细胞衍生趋化因子2(LECT2)是一种新发现的肝脏因子,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它可通过抗炎和拮抗β-catenin诱导作用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被认为是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潜在靶点。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LECT2水平检测对肝细胞癌(HCC)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此次基于医院的病例对照研究纳入于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50例HCC患者,50例肝硬化患者,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及门诊体检部选健康体检者81名,作为健康对照组。血清LECT2水平采用商业化ELISA试剂盒。用logistic回归建立方程,产生新变量(预测概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于评价甲胎蛋白(AFP)、LECT2以及两者组合新变量Combine对HCC及早期HCC的鉴别能力,比较ROC下面积、敏感性及特异性。最佳cut-off值根据Youden指数方法来确定。结果 HCC患者的血清LECT2水平[59.9(46.3~78.7) ng/mL]明显高于三个对照组(P均<0.001),即健康人群[40.8(31.4~47.3)ng/mL],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8(25.2~50.3)ng/mL]以及肝硬化患者[41.7(32.2~52.9)ng/mL]。LECT2判断HCC以及早期HCC的ROC下面积与AFP均无差异(P为0.538和0.833),但其特异性明显优于AFP。AFP与LECT2组合的新变量Combine判断HCC的ROC下面积明显优于AFP和LECT2(P均小于0.001);其判断早期HCC的ROC下面积明显优于AFP和LECT2(P为0.002和0.003)。另外,Combine对HCC及早期HCC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更高。结论 LECT2可成为肝细胞癌诊断的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AFP应用可明显提升准确性。
    熊去氧胆酸治疗抗肿瘤药物所致急性肝损伤的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田亚军, 王建平, 雷小平, 焦军林, 高云飞, 刘宏伟
    2020, 25(1):  73-75. 
    摘要 ( 328 )   PDF (682KB) ( 3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熊去氧胆酸治疗抗肿瘤药物所致急性肝损伤的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抗肿瘤药物所致的急性肝损伤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异甘草酸镁,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熊去氧胆酸。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肝功能相关指标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LP、ALT、AST、TBil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3+、CD4+、CD8+和CD4+/CD8+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CD3+、CD4+和CD4+/CD8+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熊去氧胆酸可显著改善抗肿瘤药物所致急性肝损伤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不同年龄孕妇HBV感染现状的血清流行病学分析
    王欣茹, 肖丽, 杨莉莉, 张会, 汤小霞, 孙鸿展, 咸建春
    2020, 25(1):  76-77. 
    摘要 ( 183 )   PDF (690KB) ( 2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年龄对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现状的影响,为提高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控制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4至2017年在泰州市四所三级医院住院并接受过HBV血清标志(HBV-M)检测的孕产期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孕妇年龄对HBV感染现状的影响。结果 31 457例孕妇中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者1 586例(HBsAg阳性率为5.04%);其中HBeAg阴性感染率为78.50%;HBV-M全阴、单项抗-HBs阳性与既往HBV感染者分别为13 205例(41.98%)、10 125例(32.19%)与6 400例(20.35%)。年龄16~20、21~25、26~30、31~35、36~40、≥41岁HBsAg阳性率分别为2.58%、3.19%、5.08%、6.44%、7.97%、9.08%,呈随年龄增大而上升趋势(P<0.001),其中, HBeAg(-)比例分别为41.67%、66.67%、75.95%、85.02%、90.59%、95.71%,呈上升趋势(P<0.001);既往感染率分别为4.73%、10.88%、20.57%、29.70%、36.45%、25.68%,呈大致上升趋势(P<0.001);HBV-M全阴者占比分别为43.23%、43.05%、42.82%、42.18%、34.87%、35.54%,呈大致下降趋势(P<0.001);单项抗-HBs阳性率分别为49.46%、42.62%、31.07%、21.26%、19.84%、28.02%,呈大致下降趋势(P<0.001)。结论 泰州地区孕妇HBsAg的阳性率为5.04%,以HBeAg阴性感染者为主;随孕妇年龄的增加,HBsAg阳性率、HBsAg阳性中HBeAg阴性比例、既往HBV感染率呈上升趋势,HBV-M全阴率、单项抗-HBs阳性率呈大致下降趋势。
    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重症药物性肝损伤疗效观察
    朱绍华, 郭长存, 刘志国, 武建, 张静, 尹芳, 韩英, 周新民
    2020, 25(1):  78-80. 
    摘要 ( 167 )   PDF (699KB) ( 3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在重症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探讨影响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治疗效果的决定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住院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及检查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方法匹配人工肝治疗与非人工肝治疗患者的基线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对影响人工肝治疗疗效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治疗效果的独立因素。结果 与未采用人工肝治疗的患者相比,采用该治疗的患者白细胞、血红蛋白、ALT、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等检测指标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凝血酶原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值等反映凝血情况的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是判断人工肝治疗效果的独立因素。结论 人工肝治疗能明显改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肝脏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而对患者血液的凝血状态无影响。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是决定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治疗效果的独立因素。
    多层螺旋CT三期灌注扫描联合CT血管造影对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监测的价值
    刘蕾, 王哲, 赵静, 郭广春, 王耿泽
    2020, 25(1):  81-82. 
    摘要 ( 210 )   PDF (684KB) ( 3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多层螺旋CT(MSCT)三期灌注扫描联合CT血管造影(CTA)在肝细胞癌(HCC)术后复发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7年5月—2019年3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手术切除或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的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MSCT联合CTA检查,观察检查结果并比较检查效能。结果 MSCT检查共发现新发病灶31个,动脉期强化明显,静脉期高密度影,延迟期高密度或者稍高密度影;CTA检查共发现35支新发病灶的异常血管,以肝动脉变异和肝外侧支供血动脉为主;MSCT联合CTA组共检出新发病灶37个,与再次手术和病理检出相符合。MSCT联合CTA组的病灶检出率,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正确指数等诊断指标均高于CTA组和MSCT组(P<0.05)。结论 对HCC手术或TACE治疗术后的患者采用MSCT联合CTA组检查,能有效发现新发病灶,为临床鉴别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提高科学依据,临床价值较高。
    PNPLA3基因多态性与酒精性肝病发生的关系
    李平生, 崔恒官
    2020, 25(1):  83-85. 
    摘要 ( 178 )   PDF (682KB) ( 3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马铃糖蛋白样磷脂酶蛋白3(PNPLA3)基因多态性与酒精性肝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朱家角人民医院治疗的酒精性肝病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饮酒者21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两组PNPLA3基因rs738409位点多态性,同时比较各基因型患者肝功能及肝脏硬度值。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PNLA3基因rs738409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G比例分别为16.00%和37.50%;观察组PNPLA3基因rs738409位点CC型、CG型和GG型患者ALT、AST、谷氨酰胺(GGT)和碱性磷酸酶(AL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NPLA3基因rs738409位点GG型患者肝脏硬度值为(3.16±0.22),明显高于CC型和CG型患者(P<0.05)。结论 PNPLA3基因多态性在酒精性肝病发生中有一定作用,可能与肝脏纤维化有一定关系。
    综述
    肝肾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张军昌, 牟劲松, 林芳, 陈素红
    2020, 25(1):  86-87. 
    摘要 ( 173 )   PDF (685KB) ( 4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R-122在非酒精性肝脏疾病中的作用
    杨冬晗, 李可欣, 贾逸林, 侯瑞丽, 戈娜, 李楠, 郝允彤
    2020, 25(1):  88-90. 
    摘要 ( 213 )   PDF (690KB) ( 3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硬化患者营养筛查与评估研究进展
    李培敏, 霍丽娟
    2020, 25(1):  91-93. 
    摘要 ( 228 )   PDF (677KB) ( 4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并发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研究进展
    胡晨波, 蒋春花, 金宏慧, 严蓉妹, 黄春红
    2020, 25(1):  94-96. 
    摘要 ( 142 )   PDF (690KB) ( 3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道
    Gilbert综合征合并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1例
    丁巧云, 俞海英, 郭银燕, 胡志亮, 曹新国, 彭姗姗, 钟艳丹
    2020, 25(1):  97-97. 
    摘要 ( 202 )   PDF (651KB) ( 3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UGT1A1*6纯合突变型Gilbert综合征伴重度高胆红素血症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刘瑶, 陈娅, 陈鸿, 邱隆敏
    2020, 25(1):  98-99. 
    摘要 ( 247 )   PDF (891KB) ( 5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亚急性肝衰竭为首发表现的自身免疫性肝炎1例
    卢玲玲, 张会, 耿爱文, 肖丽, 咸建春, 亓传旺
    2020, 25(1):  100-101. 
    摘要 ( 169 )   PDF (667KB) ( 3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