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协作组.吡咯生物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年,南京).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33:1627-1637. [2] 魏从光,魏晓艳,苏丽婷, 等.肝小静脉闭塞症的研究进展.武警医学,2019,30:82-85. [3] 陈倩倩,张修礼,毛永平,等.肝窦阻塞综合征22例临床分析.中华消化杂志,2018,38:263-266. [4] 刘贞利,范作鹏,勾钰淞, 等.不同类型肝窦阻塞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与诊治.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35:208-212. [5] 郭严,张世荣,文良志,等.我国吡咯烷生物碱致肝窦阻塞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分析.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34:1277-1281. [6] 朱成凯,张峰,诸葛宇征, 等.菊三七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115例的临床特征分析.中华消化杂志,2017,37:448-452. [7] 李世英,汪艳.土三七致肝窦阻塞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与临床诊治研究进展.肝脏,2018,23:540-542. [8] 李康艳,李颖霞,刘政和,等.肝窦阻塞综合征80例临床特点分析.河南医学研究,2018,27:1774-1777. [9] 吴桐,杨玉英,江宇泳, 等.肝窦阻塞综合征7例临床分析.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799-801. [10] 任晓非,诸葛宇征,陈世耀, 等.土三七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的全国多中心临床调研分析.中华消化杂志,2017,37:523-529. [11] 唐栋,王晓嫚,丁建平,等.肝窦阻塞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1109-1111. [12] 刘璐,张玮,张明,等.吡咯生物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诊断“南京标准”的初步临床验证.中华消化杂志,2019,39:119-123. [13] 祖晓满,王春峰,张连峰,等.土三七致肝窦阻塞综合征53例临床特征与诊疗分析.中国实用医刊,2019,46:4-8. [14] 杨小倩,李骞,叶进,等.吡咯烷生物碱导致的肝窦阻塞综合征的MRI特点.临床消化病杂志,2019,31:129-132. [15] 牛磊,王明皓,王永康,等.CT对土三七致肝窦阻塞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29:618-621. [16] 徐婷,杨小倩,宋宇虎.肝窦阻塞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8,26:2083-20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