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21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6-11-30
    论著
    土三七导致肝窦阻塞综合征20例
    徐静, 郑文凯, 李平, 盛云峰, 谢芳, 董源, 于乐成, 汪茂荣
    2016, 21(11):  905-907. 
    摘要 ( 245 )   PDF (729KB) ( 4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土三七导致肝窦阻塞综合征(SO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0例服用土三七所致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以老年人居多,大多数在服药的4个月内发病,均以腹胀为首发表现,所有患者肝脏CT或MRI检查均有“地图样”改变,肝静脉变细或不显示,1例患者出现肝肿大且无腹水,余19例均有腹水,有饮酒史和无饮酒史患者的肝损伤未见显著差异。20例患者中,1例治愈,7例好转,其中有2例是行TIPS治疗后好转。结论 土三七可导致SOS的发生,肝脏CT或MRI检查有特征性的表现,早期抗凝、改善微循环治疗有一定疗效,应重视土三七的肝毒性。
    吲哚菁绿试验对HBV相关肝脏疾病的肝脏储备功能及预后评估价值
    赖瑞敏, 吴银莲, 董菁, 朱月永
    2016, 21(11):  908-910. 
    摘要 ( 248 )   PDF (885KB) ( 3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吲哚菁绿清除试验评估HBV相关肝病患者肝脏储备功能,比较吲哚菁绿试验15分钟滞留率(indocyanine green retention rate at 15 minutes,ICG R15)与Child-Turcotte-Pugh score(CTP)分级和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the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评估能力。方法 选取56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和14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ICG R15检测,采用t检验比较CHB与乙型肝炎肝硬化两者ICG R15的差别,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ICG R15与MELD评分及CTP分级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分析ICG R15与MELD评分对肝硬化预后的评估能力。结果 56例CHB患者ICG R15为1.40~9.50,平均值为4.43±2.19;14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ICG R15为2.40~60.00,平均值为22.80±16.00,显著高于CH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P分级:A级患者70例,MELD评分4.99±2.76;B级患者54例,MELD评分6.24±4.69;C级患者20例,MELD评分11.71±3.77。在评价肝功能方面ICG R15与MELD评分及CTP分级呈正相关(r=0.414、r=0.67,P<0.01)。ICG R15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3,最佳截点为9.55%,敏感度为71.5%,特异度为100%。MELD评分AUC为0.634,最佳截点为7.00,敏感度为36.8%,特异度89.3%。结论 吲哚菁绿试验能动态反映肝脏储备功能,与MELD评分结合能更好地反映肝脏功能及评估患者预后。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肝组织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及其配体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
    柯坤宇, 魏大海, 陈丽芳, 孔金峰, 孙芳, 熊克宫
    2016, 21(11):  911-914. 
    摘要 ( 172 )   PDF (1760KB) ( 2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检测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PD-1)及其配体1(PD-L1)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不同分期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AI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43例AIH患者(包括活动期31例和缓解期12例)肝组织,并选择9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定量分析系统检测肝组织内PD-1及PD-L1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不同病情分期PD-1及PD-L1表达的差异。结果 AIH患者肝组织PD-1为(10.12±5.31)%,高于对照组(1.74±0.37)%,(P<0.05),AIH活动期肝组织PD-1为(15.68±6.31)%,高于缓解期(6.24±3.25)%,(P<0.05)。AIH患者肝组织PD-L1为(7.45±4.29)%,高于对照组(1.48±0.32)%,(P<0.05);AIH活动期肝组织PD-L1为(9.47±4.67)%,高于缓解期(4.78±2.43)%(均P<0.05)。结论 PD-1及其配体PD-L1在AIH患者肝组织中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了AIH的发病机制。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小板参数与肝脏组织病理的相关性分析
    欧宏杰, 潘业, 刘家俊, 吴晓鹭
    2016, 21(11):  915-919. 
    摘要 ( 218 )   PDF (924KB) ( 2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外周血小板参数在CHB患者肝脏组织病理无创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对787例CHB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记录血小板的相关参数,同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两组计量资料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结果 不同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组在样本量及性别分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年龄差异上也有统计学意义(P=0.037、0.01)。不同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组在PLT、MPV、PDW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993、3.208、-3.344和-6.955、5.812、-6.503,均P<0.05)。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与PLT、PCT、PDW呈负相关(r=-0.37、-0.16、-0.25,均P<0.01),与MPV呈正相关(r=0.22,P<0.01);肝纤维化程度与PLT、PCT、PDW呈负相关(r=-0.37、-0.15、-0.17,均P<0.01),与MPV呈正相关(r=0.22,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PLT(OR:0.987,P=0.008)、PDW(OR:0.833,P=0.01)为影响肝脏炎症活动度的独立预测因素;年龄(OR:1.017,P=0.049)、PLT(OR:0.989,P<0.01)、PDW(OR:0.801,P<0.01)为影响肝脏纤维化程度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外周血小板参数与CHB患者的肝脏组织炎症、纤维化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临床评估肝脏组织炎症、纤维化情况、创建肝脏组织病理评估的无创模型提供了一项简便、有用的观测指标。
    肝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prohibit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石娟娟, 杨宁, 吴凤萍, 杨颖, 李梅, 张欣, 贾晓黎, 尹佳锋, 党双锁
    2016, 21(11):  920-923. 
    摘要 ( 204 )   PDF (1006KB) ( 2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抑制素prohibitin(PHB)在肝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肝癌患者和健康人各82例血清PHB浓度。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PHB在30例肝癌患者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同时,收集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HB表达与各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HB在肝癌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中浓度分别为227.97 pg/mL和55.78 pg/mL,肝癌患者血清PHB浓度明显高于健康人(Z=-4.532,P=0.000);肝癌患者血清中的PHB浓度与ALT、TBil、AFP呈正相关(r=0.337,P=0.034;r=0.431,P=0.006;r=0.319,P=0.045)。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HB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和86.7%,与正常肝组织(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HB mRNA的表达较正常组织亦明显升高;肝癌组织中PHB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和AFP含量相关,即肿瘤低分化、TNM Ⅲ~Ⅳ期、AFP≥400 μg/L的肿瘤组织中PHB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HB在肝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均高表达,分别与肝脏损伤的程度和HCC恶性程度相关,提示PHB可能参与HCC的发生和发展。
    磁珠吸附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效能
    张程, 王宇, 聂棱, 马红
    2016, 21(11):  924-927. 
    摘要 ( 227 )   PDF (838KB) ( 2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磁珠吸附定量检测HBV DNA的方法,并评价该方法的检测效率。方法 将病毒载量为107 IU/mL的血清样本,倍比稀释成不同浓度的HBV DNA作为血清标准品(理论值),分别用磁珠吸附定量法(试剂1)、磁珠法(试剂2)、煮沸法(试剂3)3种方法提取HBV DNA,从灵敏度、定量线性关系方面比较本实验方法与国产磁珠法核酸自动提取法和传统煮沸法的提取效果,并对本实验方法进行稳定性验证。结果 灵敏度:HBV DNA定量的检测下限理论值为101 IU/mL,试剂1为3.520×101 IU/mL,试剂2为9.123×103 IU/mL,试剂3为6.195×101 IU/mL。相关性:试剂1、试剂2、试剂3提取HBV DNA定量与理论值相关性分析的r值分别为0.986、0.950、0.979(均P<0.01)。稳定性:3种方法检测的相对偏差均值分别为0.243±0.405(试剂1)、1.189±0.855(试剂2)、-0.439±0.618(试剂3),试剂1对同一样本在不同时间检测结果的相对偏差均值为0.505±0.659。结论 本实验所设计的血清HBV DNA提取方法灵敏,定量线性关系好,结果稳定准确,为定量检测HBV DNA奠定了基础。
    临床与基础研究
    166例抗风湿药物导致肝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朱飞燕, 黄德东, 庄建文, 施洁, 来晓维
    2016, 21(11):  928-930. 
    摘要 ( 129 )   PDF (648KB) ( 2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抗风湿药物导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166例抗风湿药物导致DILI门诊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肝功能、治疗及预后等。结果 166例患者中男86例(51.8%)、女80例(48.2%),平均年龄(48.3±13.0) 岁。123例(74.1%)DILI 由抗风湿药物联合应用所致。DILI分型:肝细胞损伤型157例(94.6%)、胆汁淤积型7例(4.2%)、混合型2例(1.2%)。预后:治愈126例(75.9%)、好转30例(18.1%)、无效10例(6.0%)。结论 抗风湿药物联合应用易致DILI,多数为肝细胞损伤型,经治疗多数预后较好。
    抗病毒治疗对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生存时间及肝癌发生的影响
    张冲
    2016, 21(11):  931-933. 
    摘要 ( 116 )   PDF (647KB) ( 2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抗病毒治疗对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生存时间及肝癌发生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300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160例)和对照组(n=1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核苷类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变化、生存时间及肝癌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Alb、ALT、TBil及PTA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49.22±30.15)月明显优于对照组(27.86±15.74)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肝癌发生率(21.88%)显著低于对照组(44.29%),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有效延长生存时间,降低肝癌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慢性肝衰竭患者凝血、纤溶与抗凝指标变化研究
    李沛然, 张树永, 蔡硕, 洪炜, 耿伟, 申艳, 杨宁, 李妍, 王晗
    2016, 21(11):  934-936. 
    摘要 ( 171 )   PDF (661KB) ( 5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纤溶与抗凝实验室指标对慢性肝衰竭患者诊断治疗、病情监测及预后的价值评估。方法 对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门诊及住院176例慢性肝衰竭患者和152例慢性肝炎患者,采用凝固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FⅤ(凝血因子Ⅴ活性)、FⅦ(凝血因子Ⅶ活性)、FⅧ(凝血因子Ⅷ活性)、DD (D-二聚体)、PLT(血小板)、AT-Ⅲ(抗凝血酶Ⅲ)、PC(蛋白C)、PLG(纤溶酶原)等指标。结果 PT、APTT在肝衰竭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01),DD、VIII活性增高,而PTA、FⅤ、FⅦ、FIB、PLT、AT-Ⅲ、PC、PLG活性则显著降低(P<0.001)。慢性肝衰竭患者PTA与FⅤ相关性最高(r=0.82)。DD在慢性肝衰竭有脑病组比无脑病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T、APTT、PTA、FⅤ、FIB、AT-Ⅲ、PC、PLG在有脑病组比无脑病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APTT、FIB、FⅤ、FⅦ、PLT、AT-Ⅲ、PC、PLG水平对慢性肝衰竭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FⅤ可以作为慢性肝衰竭诊断和预后的重要指标。DD、PT、APTT、PTA、FⅤ、FIB、AT-Ⅲ、PC、PLG可以作为慢性肝衰竭是否并发肝性脑病的联合指标。
    瞬时弹性成像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徐秀琴, 陈云翔, 余文, 王玉涛
    2016, 21(11):  937-939. 
    摘要 ( 125 )   PDF (996KB) ( 3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瞬时弹性成像(TE)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00例本科就诊的慢性肝病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病理活检确定肝纤维化分期,同时100例患者均行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与TE检测,比较两者与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以及诊断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TE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高度相关(r=0.763),RTE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中度相关(r=0.476),前者相关性显著高于后者(P=0.001);诊断肝纤维化的ROC曲线比较,TE的ROC曲线下面积(0.901)显著高于RTE的曲线下面积(0.738)(P=0.004);诊断肝硬化的ROC曲线比较,TE的曲线下面积(0.923)显著高于RTE的曲线下面积(0.791)(P=0.001)。结论 TE较RTE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更高,但由于TE实际操作较RTE要求更高,推广程度低于RTE。
    放宽利巴韦林应用限制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段军民, 李素森, 刘丽珍, 雷鹏, 于天威, 唐瑞娟
    2016, 21(11):  940-942. 
    摘要 ( 186 )   PDF (662KB) ( 3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利巴韦林使用时间和剂量与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3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5例。两组患者均按照慢性丙型肝炎常规治疗方案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A组在患者血红蛋白≤100 g/L开始减少利巴韦林用量,B组在患者血红蛋白≤80 g/L开始减少利巴韦林用量。对比两组患者利巴韦林应用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复发率和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利巴韦林片的应用时间为(25.17±5.49)周,显著长于A组(P<0.05);B组基因1型患者足疗程应用利巴韦林片有16例(69.57%),非基因1型足疗程应用利巴韦林片有34例(80.59%),均显著高于A组(均P<0.05);B组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90.77%,显著高于A组,而复发率为5.08%,显著低于A组(均P<0.05);A组治疗过程中重度贫血发生率为3.08%,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15%,B组治疗过程中重度贫血发生率为9.23%,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2.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时,适当放宽贫血导致的利巴韦林减药和停药的指征可在不显著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情况下,提高患者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降低其复发率。
    拉米夫定耐药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应用恩替卡韦或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的疗效评价
    臧玮, 田立峰, 邱芳, 兰彦, 李萍, 田旭杰, 唐承
    2016, 21(11):  943-945. 
    摘要 ( 80 )   PDF (649KB) ( 2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拉米夫定耐药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分别应用恩替卡韦或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拉米夫定耐药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为A组(n=40例),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为B组(n=40例),然后A组根据4周时HBV DNA下降再分为2组,下降>2 log10为A1组, 下降<2 log10为A2组,A2组加用阿德福韦酯继续治疗,24周、48周时对4组患者的HBsAg、HBV DNA血清阴转,HBsAg、HBeAg血清转换,ALT复常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和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3/40),8.0%(4/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24周、48周时的HBeAg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A1组患者24周、48周时的HBeAg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A2组(P<0.05)。结论 恩替卡韦降低HBV DNA载量后再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拉米夫定耐药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较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好,其疗效受到HBV DNA载量下降水平、继续治疗方法的影响。
    CA125和白蛋白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凌霞, 田尧
    2016, 21(11):  946-948. 
    摘要 ( 151 )   PDF (650KB) ( 3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腹水肿瘤抗原125(CA125)、白蛋白及其浓度梯度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60例肝硬化腹水发生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肝硬化腹水无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为对照组;同时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和腹水,进行CA125、白蛋白测定,并计算腹水-血清CA125梯度、血清-腹水白蛋白浓度梯度(SAAG),再临床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清CA125、腹水CA125、腹水-血清CA125梯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腹水白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AA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和腹水CA125、腹水-血清CA125梯度、血清和腹水白蛋白与SBP密切相关,对SBP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DWI肝脏ADC值和MRI测量肝脾大小比对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早期诊断及分级的评估价值
    曹卫星
    2016, 21(11):  949-950. 
    摘要 ( 208 )   PDF (646KB) ( 3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肝脏ADC值和MRI测量肝脾大小比对肝纤维化(HF)及肝硬化(LC)早期诊断及分级的评估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肝纤维化患者25例及肝硬化患者7例,其中肝纤维化患者使用国际慢性肝炎分级标准,将25例患者分为A组(n=13例)、B组(n=12例),A组为S1期~S2期;B组为S3期~S4期;收集正常肝脏人群18例作为对照组。其均应用我院MRI进行上腹部扫描;DWI测量肝脏ADC值;并应用T2WI进行肝脾体积的计算。结果 MRI对4组患者进行上腹部扫描发现,与对照组相比,A组的肝体积(LV)增大,B组和肝硬化组的肝体积减少,且肝硬化组体积减少更多;肝硬化组的脾体积最小,且脾体积呈现对照组>A组>B组>肝硬化组趋势;肝纤维化程度越高,肝脏的ADC值越小(F=307.500,P<0.001),肝脾体积比值越小(F=346.700,P<0.001)。结论 肝脏ADC值和肝脾体积比值能更好反映肝脏病变情况,对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早期诊断及分级的评估具有较好的效果。
    MRI对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肿瘤残余或复发病灶显示效果的评价
    杨乃忠, 董从松, 刘洋, 潘文艳, 张志平, 陈洁
    2016, 21(11):  951-953. 
    摘要 ( 84 )   PDF (652KB) ( 2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肿瘤残余或复发病灶显示效果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PHC患者60例,均应用TACE治疗,术后3个月至6个月,每个月时点均采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MRI进行检查,并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CT和MRI检测结果的评判标准,对PHC患者TACE后肿瘤残余或复发病灶显示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60例PHC患者中,有73个病灶。我院应用DSA后,显示51个病灶为肿瘤残余或复发;22个病灶无异常情况;而使用CT和MRI,分别显示36个和50个病灶有肿瘤残余或复发。MRI的准确性、敏感度均高于CT(χ2=6.245,P=0.012;χ2=6.468,P=0.011)且判断术后肿瘤包膜病灶能力较高(χ2=13.567,P<0.01)。结论 MRI能够较准确地检测PHC患者TACE后肿瘤残余或复发,更好评价肝脏情况。
    CT对肝硬化各级肝脏血流状态和体积变化规律的评价
    施付强, 朱成良, 朱燕
    2016, 21(11):  954-955. 
    摘要 ( 143 )   PDF (653KB) ( 4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肝硬化各级肝脏血流状态和体积变化规律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肝硬化患者25例,使用1972年的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指标,分为A、B、C级,称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按照1∶1的匹配,收集正常肝脏人群25例作为对照组。均应用我院CT对肝脏进行体积(LV)测量和灌注成像(PWI),并应用PHILIPS 16层螺旋CT机和CT Perfusion 4对肝硬化患者和对照组的测量和肝脏灌注参数计算,并进行评价,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灌注分数(HAF)。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肝硬化患者肝脏灌注的血流量、血容量均降低(F=16.12,P<0.01;F=59.64,P<0.01);平均通过时间延长(F=3.32,P=0.028);肝动脉灌注分数增大(F=48.13,P<0.01);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的肝体积均减少(P<0.05)。结论 CT能够较准确检测各级肝脏血流状态和体积变化,更好评价肝脏情况。
    肝细胞腺瘤的MRI诊断价值
    张绪翠, 华冰, 曲宝俊
    2016, 21(11):  956-959. 
    摘要 ( 140 )   PDF (1293KB) ( 2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肝细胞腺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于本院就诊并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腺瘤患者20例,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及术前诊断,比较其与病理结果差异。结果 本研究20例患者,18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2个病灶,1例为多发病灶(6个病灶),病灶总计26个;T1WI上稍低信号影病灶23个,稍高信号影病灶3个;T2WI上高信号影病灶16个,低信号影病灶10个。DWI上稍高信号影病灶17个,等信号影病灶9个,富含脂质信号影病灶24个。增强扫描结果中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门脉期稍低信号影病灶16个,稍高信号影病灶10个;延迟扫描结果显示稍低信号影病灶19个,等信号影病灶7个。出现假包膜环状强化病灶10个。26个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ADC比值均>1。结论 MRI提示病灶富含脂质、血供及有包膜同时排除肝细胞癌等病变,并测量病灶ADC值显示与正常肝组织ADC比值>1时,可为肝细胞腺瘤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特征与围生儿预后的研究
    陈书英, 韩秋峪, 赵馨
    2016, 21(11):  960-962. 
    摘要 ( 143 )   PDF (662KB) ( 3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孕妇血清胆汁酸、肝酶和血脂水平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44例ICP孕妇按出现皮肤瘙痒的孕周分为ICP治疗组(21例)和ICP对照组(23例),选择同期正常孕妇40例为正常组,对其血清生化指标和围生儿预后的相关性进行探析。结果 ICP组孕妇母体血清TC、TBA、CG、TBil、DBil、ALT和AL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E3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ICP治疗组孕妇羊水污染率、早产率、剖宫产率均明显高于同期分娩的正常组孕妇(P<0.01),ICP对照组孕妇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均高于同期分娩的正常组孕妇(P<0.05),胎儿体质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均低于同期分娩的正常组孕妇(P<0.05);ICP组孕妇的住院天数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 ICP组孕妇母体血清胆汁酸、肝酶和血脂水平升高对围生儿可产生不良影响,ICP治疗组围生儿的预后较ICP对照组差,可能与ICP引起的血清TBA、CG、ALT、ALP水平较高相关。
    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肝功能生化指标变化及其对胎儿的影响
    符志学, 吴丽婷, 符明昌
    2016, 21(11):  963-965. 
    摘要 ( 217 )   PDF (649KB) ( 3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肝功能生化指标变化及其对胎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就诊的ICP患者60例和同期在我院就诊的60例正常妊娠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妊娠者的血清转氨酶(ALT,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血清总胆汁酸(TBA)的水平进行检测。对患者TBA水平与其新生儿宫内羊水粪染情况和宫内窘迫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TB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观察组相比较,对照组AST、GGT和ALT明显降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观察组妊娠者TBA水平升高时,发生宫内羊水粪染和胎儿宫内窘迫的概率均升高(P<0.05)。观察组妊娠者的肝功能各项生化指标异常情况为TBA共59例(98.3%)、ALT共52例(86.7%)、AST共50例(83.3%)、GGT共38例(63.3%)。结论 对围生期孕妇进行肝功能常规生化检查和血清TBA检测非常重要。这些检测能够及时筛查出ICP患者,改善新生儿和患者的预后,特别是当对患者TBA和肝功能进行联合检测时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
    CPE在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肝脏的表达水平
    何志伟, 甘跃力
    2016, 21(11):  966-967. 
    摘要 ( 150 )   PDF (717KB) ( 2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羧肽酶E(CPE)在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肝脏的表达水平,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收治肝胆手术患者术中留取肝标本39例,以其中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24例作为观察组,以未患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胆汁中胆汁酸、磷脂和胆固醇含量和胆固醇饱和指数,并检测肝脏CPE表达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胆汁中胆汁酸、磷脂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79,均P>0.05)。观察组胆汁胆固醇含量(11.42±1.24 mmol/L)和胆固醇饱和指数(1.31±0.14)明显高于对照组(8.72±1.05 mmol/L和1.06±0.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3.421,均P<0.05)。观察组肝脏CPE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341,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肝脏CPE表达水平与胆汁中胆固醇含量(r=-0.532)和胆固醇饱和指数(r=-0.614)具有显著负相关(均P<0.05)。结论 胆囊胆固醇结石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于患者胆汁胆固醇含量和饱和度,肝脏CPE表达水平下降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肝脏CPE表达水平的变化对胆汁胆固醇含量和饱和度的改变。
    双环醇对大鼠口服他克莫司和阿托伐他汀后血浆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王燕, 扈金萍
    2016, 21(11):  968-971. 
    摘要 ( 160 )   PDF (848KB) ( 2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双环醇对大鼠口服他克莫司和阿托伐他汀后血浆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为双环醇与其他临床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双环醇组,分别口服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CMC)和双环醇200 mg·kg-1·d-1,连续给药7 d。实验第8天两组动物分别口服给予他克莫司(2 mg/kg)和阿托伐他汀(10 mg/kg)。应用LC/MS/MS分析方法测定各组动物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采用WinNonLin软件进行非房室模型分析,计算血浆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空白对照组和双环醇给药组大鼠(200 mg·kg-1·d-1,7 d)口服他克莫司及阿托伐他汀后的血浆血药峰浓度(Cmax)及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环醇多次给药后对合用药物他克莫司和阿托伐他汀在大鼠体内血浆药代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及安全性
    王冬梅
    2016, 21(11):  972-974. 
    摘要 ( 182 )   PDF (651KB) ( 2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LAM)和替比夫定(LDT)阻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双阳性孕妇98例,按患者意愿分为LAM组42例、LDT组36例及对照组20例,LAM组及LDT组自孕28周至分娩后3个月口服LAM 或LDT。观察入组患者在治疗前、分娩即刻及分娩后3个月的血清HBV DNA水平及婴儿出生时、6月龄及12月龄血清HBsAg及HBV DNA的阳性率。结果 分娩即刻及分娩后3个月,LAM组及LDT组血清HBV DN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LAM组与LDT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M组与LDT组孕妇分娩的婴儿在出生后、6月龄及12月龄时,外周血清HBsAg和HBV DNA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12月龄时,LAM组及LDT组HBV母婴传播阻断率分别为97.7%、9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AM组与LDT组之间阻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s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在妊娠晚期接受LAM或LDT治疗均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两种药物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热点论坛
    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进展
    库尔班江·阿布都西库尔, 王建设
    2016, 21(11):  975-976. 
    摘要 ( 225 )   PDF (643KB) ( 3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透析患者合并丙型肝炎的最终、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丁婷婷, 张军力
    2016, 21(11):  977-979. 
    摘要 ( 95 )   PDF (644KB) ( 2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
    张瑜, 秦波
    2016, 21(11):  980-982. 
    摘要 ( 128 )   PDF (712KB) ( 4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核苷(酸)类似物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肾功能影响的研究
    李微霞, 李强, 凌云, 陈冲, 黄玉仙, 陈良
    2016, 21(11):  983-985. 
    摘要 ( 94 )   PDF (659KB) ( 5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预后评估
    陈丹丹, 梁庆升, 孙颖, 邹正升
    2016, 21(11):  986-989. 
    摘要 ( 100 )   PDF (688KB) ( 3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核菌和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带来的四个临床矛盾
    申恩瑞, 张慧, 马世武
    2016, 21(11):  990-994. 
    摘要 ( 88 )   PDF (945KB) ( 2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精氨酸剥夺治疗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陈洁, 曾庆磊, 李晶晶, 胡秋月, 余炎, 余祖江
    2016, 21(11):  995-999. 
    摘要 ( 126 )   PDF (1093KB) ( 4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验交流
    围手术期量化康复锻炼促进肝癌术后早期康复的效果评价
    张晓春, 肖文洁, 徐嫣嫣, 俞静娴
    2016, 21(11):  1000-1001. 
    摘要 ( 145 )   PDF (637KB) ( 4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血压性脑出血合并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
    杨晓丽, 秦延昆
    2016, 21(11):  1002-1003. 
    摘要 ( 118 )   PDF (650KB) ( 6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长抑素与兰索拉唑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随机对照研究
    肖静, 于子涵, 杨正嘉
    2016, 21(11):  1004-1005. 
    摘要 ( 103 )   PDF (650KB) ( 4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胡小玲, 李美琴
    2016, 21(11):  1008-1009. 
    摘要 ( 112 )   PDF (639KB) ( 2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道
    重用赤芍联合恩替卡韦治愈重度黄疸腹水型乙型肝炎1例
    顾生旺, 刘欢, 蒋兆荣, 陈楚楚, 尚明月, 朱谦, 刘春艳
    2016, 21(11):  1010-1010. 
    摘要 ( 124 )   PDF (651KB) ( 4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ubin-Johnson综合征1例
    袁元, 黄昂, 梁庆生, 赵军
    2016, 21(11):  1011-1012. 
    摘要 ( 122 )   PDF (630KB) ( 3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