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27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2-11-30
    前沿、探索与争鸣
    免疫生物标志物在慢性乙型肝炎管理中的应用和挑战
    赵彦达, 钟师红, 李咏茵
    2022, 27(11):  1153-1155. 
    摘要 ( 93 )   PDF (677KB) ( 1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由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肝脏炎性疾病,近年来关于免疫学相关生物标志物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研究日益增加,这些标志物的出现为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效果和患者远期预后提供了价值。由于免疫学检测指标的局限性,目前临床中采用免疫学相关生物标志物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功效进行评估尚存在诸多挑战。本文对免疫生物标志物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管理的实践与挑战作一综述,以期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提供帮助。
    启动终末期肝病的姑息治疗
    胡蝶飞, 江建宁
    2022, 27(11):  1155-1158. 
    摘要 ( 78 )   PDF (619KB) ( 1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终末期肝病在我国仍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症状多样,病情反复,病程中患者和家属经历很多情感和心理上的痛苦。以缓解症状、改善患者和家属生活质量为目标,针对重病患者非临终关怀姑息治疗不失为一个双赢的选择。在全民健康覆盖、以人为本的综合卫生服务战略决策下,建议各级卫生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量身定做个体化姑息治疗模式。
    从新冠肺炎“康复试验”中探索酒精性肝炎临床试验新模式
    刘雅丽, 柳涛, 高沿航
    2022, 27(11):  1158-1160. 
    摘要 ( 102 )   PDF (601KB) ( 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酒精性肝炎(AH)在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但近50年来,有关AH的治疗都未见显著进步,其在临床试验中受到的关注相对不足。“康复试验(RECOVERY Trial)”是英国进行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旨在确定可能有利于疑似或确诊的COVID-19住院患者的潜在治疗方法。我们希望从“康复试验”中探索作为未来研究AH治疗的临床试验模型,为有关AH治疗的临床试验的开展提供新的思路。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徐清扬, 范建高
    2022, 27(11):  1161-1163. 
    摘要 ( 74 )   PDF (609KB) ( 1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 是目前全球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造成极大的疾病负担。目前治疗主要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NAFLD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s)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可抑制RAS系统活化,是NAFLD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
    妊娠期特异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贺伊, 孙健
    2022, 27(11):  1163-1166. 
    摘要 ( 74 )   PDF (618KB) ( 1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妊娠期特异性肝病是指发生在妊娠期的肝脏疾病,包括:妊娠剧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和先兆子痫前期相关的肝功能异常,特别是溶血、肝酶升高和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这些疾病都将增加孕产妇及胎儿、新生儿发病率与死亡率,因此快速诊断和临床评估对及时、准确、有效降低孕产妇及胎儿的患病风险至关重要。本文总体评述了妊娠期肝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相关风险、母婴结局和预防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提供参考。
    肝癌
    三种肝脏储备功能评估方法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肝损伤的评估作用
    张晓峰, 张达利, 牛晓峰, 贺希, 冯丹妮, 刘振文, 王洪波
    2022, 27(11):  1167-1169. 
    摘要 ( 138 )   PDF (704KB) ( 1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3种肝脏储备功能评估方法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评估作用。方法 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原发性肝癌并行肝脏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肝脏储备功能评估方法对术后肝损伤的评估作用。结果 62例患者的肝功能均为Child A级,ICG-R15为4.5(3.5,6.8)%, ALBI 1级26例, ALBI 2级36例。15例(24.19%)患者出现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PHLF)。多因素逐步回归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术前ICG R15>10% (OR=9.111, 95%CI:1.910~43.465, P=0.006) 是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ICG R15>10%的患者在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TBil、INR均较ICG R15 ≤10%的患者高,尤其在术后第7天的TBil(29.7 μmol/L比16 μmol/L, P=0.042)和INR(1.29比1.20, P=0.032)。结论 对于原发性肝癌行肝脏肿瘤切除的Child-Pugh A级的患者来说,ICG R15>10%是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的危险因素。ICG R15分级更能反映术后肝功能损伤指标的动态变化。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新的肝细胞癌复发关键蛋白
    杨永勤, 冯巩, 郝帅, 陈敏, 梁甜, 闫红林, 贺娜
    2022, 27(11):  1170-1174. 
    摘要 ( 89 )   PDF (2263KB) ( 1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寻找肝癌复发新的标志物。方法 本研究的蛋白质组学数据来自临床蛋白质组学肿瘤分析联盟(Clinical Proteomic Tumor Analysis Consortium, CPTAC)数据库。将下载的数据根据肝癌是否复发进行分组,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蛋白。生存分析、Cox回归和ROC曲线被用来筛选更具临床意义的差异蛋白。在人类蛋白图谱数据库中对关键的蛋白进行了验证。结果 在50例复发和77例未复发的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患者中,获得了690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39个蛋白与肝癌的生存分析相关,18个蛋白是肝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7种蛋白(BAHCC1、ESF1、RAP1GAP、RUFY1、SCAMP3、STK3和TMEM230)对肝癌5年生存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0.7。结论 本研究发现了预测肝癌复发的新蛋白,这些关键蛋白是肝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
    以甲胎蛋白-MHC复合物为靶向的CAR T细胞治疗肝癌的效果评估
    王玮, 沙钧平, 丁锋, 王新明
    2022, 27(11):  1175-1179. 
    摘要 ( 221 )   PDF (698KB) ( 1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以甲胎蛋白(AFP)-MHC复合物为靶向的CAR T细胞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 使用EasySep人类T细胞分离试剂盒分离T细胞。双特异性抗体ET1402L1设计成包含CD28/CD3共刺激域的第二代CAR,将CAR构建体克隆到慢病毒载体中,转导原代人T细胞。通过HepG2细胞构建小鼠异种肝癌肿瘤模型。将细胞分为HepG2组和AFP-CAR T细胞组,小鼠分为肿瘤模型组20只和AFP-CAR T靶向治疗组20只。通过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通过细胞LDH释放测定法测量T细胞毒性。PCR检测细胞因子TNFα、IFNγ、IL2和IL10的mRNA表达。ELISA分析肿瘤小鼠AFP水平。采用碘海醇对小鼠脏器组织造影成像。结果 第1天两组细胞增殖比较没有差异(P>0.05),第3、5和7天,AFP-CAR T细胞组细胞增殖较HepG2组降低(P<0.05)。HepG2组细胞裂解率为(8.24±2.33)%,AFP-CAR T细胞组细胞裂解率为(72.19±8.32)%(P<0.05)。AFP-CAR T细胞组TNFα、IFNγ、IL-2和IL-10 mRNA分别为1.95±0.17、2.01±0.19、1.96±0.16、1.99±0.18,HepG2组分别为1.04±0.02、1.13±0.06、1.07±0.05、1.03±0.04(P<0.05)。第0天两组小鼠肿瘤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0、20、30、40天,AFP-CAR T靶向治疗组肿瘤大小较肿瘤模型组减小(P<0.05)。肿瘤模型组AFP水平为(2564.18±265.19)μg/mL,AFP-CAR T靶向治疗组为(837.49±63.22)μg/mL(P<0.05)。结论 以AFP-MHC复合物为靶向的CAR-T细胞靶向细胞内分泌的肿瘤抗原产物是可行有效的。
    肝细胞癌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赵桓玉, 张瑞瑞, 张正卫, 吴建, 孙苏安
    2022, 27(11):  1180-1182. 
    摘要 ( 160 )   PDF (758KB) ( 1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蛋白与HCC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HCC患者91例。取91份肝癌组织和32份癌旁正常肝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间接法检测GPC-3蛋白及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预后评价。结果 91份肝癌组织中,73份(80.2%)GPC-3细胞染色阳性;32份癌旁肝组织中,2份(6.3%)GPC-3细胞染色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C患者GPC-3阳性组P53阳性率为92.5%,P53阴性率为70.6%(P=0.015)。GPC-3蛋白表达与HCC的组织学分级及TNM分期有相关性(P=0.010、0.011),GPC-3阳性组患者的生存率为9.6%,低于GPC-3阴性组38.9%(P=0.017)。结论 GPC-3是诊断HCC的重要标志物,P53与GPC-3表达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相关通路,GPC-3的表达模式有助于判断HCC的预后。
    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营养风险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术后感染增加相关
    楼建军, 张芳芳, 黄妍, 桑玉尔
    2022, 27(11):  1183-1188. 
    摘要 ( 112 )   PDF (650KB) ( 1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 EGVB)患者营养风险的患病率及营养风险与内镜治疗术后感染的关系。方法 纳入经内镜下治疗的肝硬化EGVB患者163例,使用营养风险筛查表2002 (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 NRS2002)评估营养风险。收集患者的病史、肝功能、血氨水平、Child-Pugh 评分、B 超和术后感染状况。结果 根据NRS2002评分,163例肝硬化EGVB患者中有79例(48.5%)存在营养风险。有营养风险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为(27.87 ± 3.70)g/L、前白蛋白为(0.08 ± 0.02)g/L,低于无营养风险组的(35.76 ± 4.32)g/L、(0.11 ± 0.03)g/L,而血氨、凝血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Child-Pugh评分B/C级、腹水及内镜治疗术后感染发生比例均显著升高(均P<0.05)。这些患者内镜治疗后感染的发生率为 19.0%,其中营养风险组为 32.9%,无营养风险组为5.95%。通过多因素分析示,年龄≥60岁(OR:4.610,95%CI:1.028~20.673, P=0.046)、白细胞水平 (OR:1.324,95%CI:1.036~1.693,P=0.025)和 NRS2002≥3 (OR: 11.670,95%CI: 1.832~74.334,P= 0.009) 是肝硬化EGVB患者内镜治疗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存在营养风险的肝硬化EGVB患者经内镜治疗后更易发生术后感染。肝硬化EGVB患者在进行内镜治疗前后,有必要进行营养评估和一些干预措施。
    Viatorr支架TIPS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分析
    杨美蓉, 陈卫, 邓俊, 孙俊凯, 周颜, 蒋骏麟, 李书书
    2022, 27(11):  1189-1193. 
    摘要 ( 189 )   PDF (764KB) ( 1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PHT)伴上消化道出血(UGB)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术中使用Viatorr支架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2020年12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PHT伴UGB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Viatorr支架TIPS术治疗并经门诊随访;观察患者Viatorr支架植入成功率,比较患者术前、术后门静脉压力指标[门静脉压力梯度(PPG)、门静脉压力(PVP)、门静脉流速(PVV)],观察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患者血常规[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肝肾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变化,统计患者术后6个月内再出血、肝性脑病及分流道狭窄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32例肝硬化PHT伴UGB患者Viatorr支架植入成功32例,植入成功率为100%(32/32);术后3 d,患者PVV、PVP分别为(51.28 ± 10.46)cm/s、(2.17 ± 0.63)mmHg,高于术前(29.78 ± 7.65)cm/s、(3.32 ± 0.84)mmHg,PPG为(12.75 ± 4.13)mmHg,低于术前(21.46 ± 6.28)mmHg(P<0.05);术后1周至术后6个月,患者PLT、Hb及WBC水平较术前逐渐升高(P<0.05);术后1周,患者ALT、AST、TBil、PT较术前升高,Alb较术前降低,术后1个月、6个月ALT、AST、TBil、PT逐渐回落,Alb逐渐回升(P<0.05);术后1周、1个月、6个月,患者Scr、BUN较术前降低(P<0.05);随访期间发生再出血3例,发生率为9.38%(3/32);发生肝性脑病5例,发生率为15.63%(5/32);发生分流道狭窄6例,发生率为18.75%(6/32)。结论 TIPS术中使用Viatorr支架治疗肝硬化PHT伴UGB,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门静脉压,临床疗效显著,且患者术后再出血、肝性脑病及分流道狭窄发生风险低。
    基于索磷布韦的直接抗病毒药物对慢性丙型肝炎细胞因子动态变化的影响
    叶飞翔, 李晶, 刘景瑞, 刘培, 杜云飞
    2022, 27(11):  1194-1197. 
    摘要 ( 101 )   PDF (632KB) ( 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基于索磷布韦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对慢性丙型肝炎(CHC)细胞因子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0月于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首诊并接受系统治疗的初治CHC患者78例,其中男41例、女37例,年龄(52.3±10.7)岁。根据HCV感染疾病不同阶段分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同时选取同期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51.2±11.5)岁。CHC诊断符合要求。比较DAAs治疗前后CHC及其不同疾病阶段病例的细胞水平动态变化。结果 比较CHC、健康体检者基线资料,健康体检者ALT、AST及TBil分别为20(12,35)U/L、22(14,31)U/L及10.6(8.0,13.6)μmol/L,均显著低于CHC[59(37,92)U/L、47(40,82)U/L及21.8(14.8,38.0)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体检者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分别为170.8(122.0,268.9)pg/mL、60.3(39.4,110.5)pg/mL及8.1(3.6,15.9)pg/mL,均显著低于CHC[271.2(184.6,431.2)pg/mL、132.4(96.2,210.5)pg/mL及20.8(12.3,25.8)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体检者、CHC患者IL-7为18.0(7.2,25.2)pg/mL、9.2(6.2,14.5)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索磷布韦的DAAs方案治疗12周后,CHC患者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为93.6%(73/78),其中慢性肝炎病例为98.1%(52/53),肝硬化病例为84.0%(2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动态变化,治疗前CHC、治疗后慢性肝炎及肝硬化IL-6为271.2(184.6,431.2)pg/mL、202.6(146.2,286.8)pg/mL及238.1(158.7,365.0)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CHC、治疗后慢性肝炎及肝硬化IL-7为9.2(6.2,14.5)pg/mL、14.5(12.7,19.2)pg/mL及11.6(10.6,13.0)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CHC、治疗后慢性肝炎及肝硬化MCP-4分别为132.4(96.2,210.5)pg/mL、94.0(68.7,120.9)pg/mL及110.2(98.6,146.5)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慢性肝炎[25.6(21.1,30.7)pg/mL]、肝硬化[27.0(24.5,32.6)pg/mL]VEGF-A显著高于治疗前CHC[20.8(12.3,25.8)pg/mL,P<0.05],但治疗后慢性肝炎、肝硬化VEGF-A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IL-7、MCP-4及VEGF-A参与CHC患者免疫炎症反应,基于索磷布韦的DAAs治疗方案能够显著影响上述细胞因子血清浓度,改善患者炎症状态。
    药物性肝损伤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近期疗效观察
    丁鹏, 仲海峰
    2022, 27(11):  1198-1202. 
    摘要 ( 131 )   PDF (681KB) ( 1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联合糖皮质激素(GCs)治疗重度急性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3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收治的DILI患者6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8),分别采用DPMAS联合GCs治疗和DPMAS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生化指标、胆红素反弹、肝脏储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2组患者治疗1 周和2 周时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凝血酶原总活动度(PT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较治疗前降低,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TBil、DBil水平在治疗后第4 d、第8 d有小幅攀升,但治疗结束、治疗后第4 d、第8 d时,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脏储备功能、肝有效循环血量、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DPMAS治疗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急性肝衰竭发生率和6个月生存率比较明显无差异(P>0.05)。2组治疗后的DILI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MAS联合GCs治疗方案能显著改善重度DILI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显效时间及改善程度高于单用DPMAS治疗。
    超声弹性成像评价急性兔有机磷中毒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裴峰, 马之萍, 郭明阳, 陈婷婷, 何沈岩, 涂娇, 袁萍, 钱嵘
    2022, 27(11):  1203-1205. 
    摘要 ( 77 )   PDF (724KB) ( 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评价急性中毒性肝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50只健康大白兔,分对照组及染毒组,染毒组腹腔注射有机磷染毒,对照组腹腔注射0.9% NaCl。染毒组注射后4、6、8、10 h肝脏行常规超声、RTE检查及抽血查肝生化指标,并取各时间段兔肝组织行病理检查。对照组采用相同方法检测。结果 染毒后8、10 h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分别为(50.18±19.38)U/L、(76.53±21.31)U/L,总胆红素(TBil)分别为(10.61±2.79)μmol/L、(11.09±1.95)μmol/L,而白蛋白(Alb)分别为(36.75±16.11)g/L、(31.92±13.89)g/L(P<0.05),染毒后6 h、8 h、10 h肝脏弹性评分较对照组逐渐增加,染毒后10 h感兴趣区弹性评分≥3分。以病理结果为标准,RTE诊断肝细胞受损的敏度度为95.83%,特异度为85.71%,准确率为92.11%。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可以反映急性有机磷中毒兔肝组织病理变化,中毒后可见肝细胞气球样变、脂肪变,部分肝细胞变性、坏死。
    其他肝病
    社区老年男性居民肌肉减少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
    张爽, 刘晓慧, 王罡, 张丽, 吴剑, 张晶
    2022, 27(11):  1206-1212. 
    摘要 ( 74 )   PDF (780KB) ( 1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男性居民肌肉减少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对北京某社区65岁以上232名老年男性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所有受试者均收集人口学数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使用身体成分测试仪检测体成分,使用FibroScan进行肝脏脂肪含量和肝脏弹性检测。肌肉减少的定义为经体质量校正的四肢骨骼肌质量(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 ASM%)小于29.1。比较少肌组和非少肌组代谢相关指标、MAFLD比例和严重程度的差异,四分位数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 在全部患者中,少肌组ASM%(27.41±1.17)的年龄、BMI、体脂率、内脏脂肪面积、超敏C反应蛋白及糖代谢指标均显著高于非少肌组ASM%(31.47±1.86),且ALT[24.0(18.0, 33.0)vs. 20.0(16.0, 26.0)]、肝脏脂肪含量[(290.4±60.4)vs.(256.4±53.6)]及肝脏硬度值[(5.30(4.20, 6.80)vs. 4.45(3.80, 5.90))]均高于非少肌组,基础代谢率、HDL-C低于非少肌组(均P<0.05)。低ASM%四分位组的患者比高ASM%四分位组的患者具有更显著代谢紊乱和严重的肝脏脂肪变。少肌组MAFLD患者占76.9%,非少肌组MAFLD患者占50.3%(χ2=13.593, P<0.001)。MAFLD合并肌肉减少的患者BMI、腰围、臀围、腰臀比、上臂围度、体脂率、内脏脂肪面积、肝脏脂肪含量高于非少肌组(均P<0.05)。结论 在老年男性中,肌肉减少伴随着更严重的代谢异常和肝脏脂肪变,提示要重视老年人肌肉减少及MAFLD的筛查,为及时诊断早期干预奠定基础。
    GO-CoA-Tat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的肝损伤保护作用
    张绍仁, 胡静娴, 周皓, 蒋淼, 樊晓明
    2022, 27(11):  1213-1215. 
    摘要 ( 115 )   PDF (658KB) ( 1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GO-CoA-Tat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高脂饮食(HFD)脂肪肝小鼠模型。18只C57bl/6雄性小鼠分成3组:正常组、HFD+Saline组及HFD+GO-CoA-Tat组。HFD+Saline组及HFD+GO-CoA-Tat组。HFD喂养8周以诱导慢性NAFLD模型,分别单独皮下注射0.9% NaCl或GO-CoA-Tat。每周测量各组小鼠饲喂期间体质量变化。检测血清生化指标ALT、AST、TG、TC及GLU。细胞脂质测定试剂盒检测小鼠肝脏三酰甘油浓度。RT-PCR检测TNF-α和IL-6 mRNA表达变化。结果 HFD+GO-CoA-Tat组第8周体质量为(33.125±0.153)g,HFD+Saline组为(37.327±0.296)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HFD+GO-CoA-Tat组TG及TC为(1.237±0.071)、(2.403±0.151)mmol/L,HFD+Saline组为(1.943±0.136)、(5.013±0.36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8和0.029)。HFD+GO-CoA-Tat组GLU(4.103±0.184)mmol/L,HFD+Saline组(6.370±0.29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HFD+GO-CoA-Tat组小鼠肝组织三酰甘油含量为(75.602±1.487)mmol/L,HFD+Saline组为(101.332±2.052)mmol/L,(P=0.027)。HFD+GO-CoA-Tat组ALT及AST为(37.862±2.425)、(122.932±6.907)U/L,HFD+Saline组为(54.901±5.201)、(173.321±13.971)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5和0.026)。HFD+GO-CoA-Tat组TNF-α和IL-6为(1.730±0.040)、(1.630±0.040),HFD+Saline组为(2.740±0.140)、(2.980±0.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2和0.038)。结论 GO-CoA-Tat对脂肪肝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肝结核临床及影像分析
    姜佳绮, 蔡剑鸣, 董景辉, 任洪伟, 刘长春, 高珅, 刘渊
    2022, 27(11):  1216-1219. 
    摘要 ( 219 )   PDF (790KB) ( 1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肝结核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1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20例肝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主诉、体温、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等进行总结归纳。结果 20例肝结核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发热、乏力、腹胀,所有患者中肿瘤标志物全呈阴性12例, CA199升高2例, CA125升高7例, CA153升高1例。14例显示为结节性或团块样病灶,2例表现为斑点或斑片样,病灶长径为0.60~18.00 cm,14例表现为病灶轻度环状或不均匀强化,10例可见分隔或分隔样强化,13例强化模式为延迟渐进性强化。12例患者可见腹腔淋巴结肿大,1例患者术后复查现巨大复发病灶。结论 肝结核老年男性多见,以发热、乏力及腹胀为主,部分患者可有肿瘤标志物升高,影像学多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结节或斑片影,合并腹腔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呈环状渐进性强化,部分可有相互融合和分隔样强化,影像学检查结合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肝结核的主要确诊手段。
    94例新生儿肝脏酶学异常患者临床表现及病因分析
    薛燕, 李德亮, 别静洋, 苌俊明, 赵杰, 张伟业, 包逢源, 朱萍
    2022, 27(11):  1220-1222. 
    摘要 ( 178 )   PDF (671KB) ( 1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回顾性分析94例新生儿肝脏酶学异常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肝脏酶学异常病例临床表现及其病因,为临床实践中该类患者的早期诊治提供有效信息。方法 回顾2019年1月—2021年9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新生儿肝脏酶学异常患者94例(男56例,女38例),年龄22(10, 25)d。肝脏酶学异常的特异性表现包括黄疸、肝肿大、脾肿大、腹腔积液及凝血功能异常。分析新生儿肝脏酶学异常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因。结果 94例肝脏酶学异常患儿中,32例(34.0%)存在肝损伤特异性表现,部分患儿各表现同时存在,包括黄疸15例(16.0%)、肝脾肿大9例(9.6%)、黄疸且肝脾肿大2例(2.1%)、肝肿大2例(2.1%)、脾肿大2例(2.1%)、腹腔积液 1例(1.1%)、出血倾向1例(1.1%)。根据患儿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发现感染性疾病52例(55.3%)、非感染性疾病16例(30.8%)、不明原因26例(27.6%)。感染性疾病病因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其中病毒感染包括巨细胞病毒14例(26.9%)、呼吸道合胞病毒7例(13.5%)及肠道病毒6例(11.5%);细菌感染包括败血症16例(30.8%)、化脓性脑膜炎6例(11.5%)、颅内感染2例(3.8%)及阑尾炎1例(1.9%)。非感染性疾病病因包括解剖结构异常、外伤及遗传代谢性疾病,其中解剖结构异常包括胆道闭锁6例(37.5%)、胆道狭窄4例(25.0%)及胆道扩张2例(12.5%);外伤包括器官或软组织挫伤2例(12.5%)及骨折1例(6.2%);遗传代谢性疾病包括糖原累积症1例(6.2%)。结论 感染性疾病为新生儿患者肝脏酶学异常的主要原因,以病毒感染常见,其中巨细胞病毒最多;非感染性疾病中以解剖结构异常最常见,其中胆道闭锁最多。
    肝脏吲哚菁绿荧光染色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肝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傅修涛, 张欣, 黄傲, 史颖弘, 丁振斌
    2022, 27(11):  1223-1226. 
    摘要 ( 135 )   PDF (1078KB) ( 1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肝脏吲哚菁绿染色技术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肝外科临床教学实践中的作用。方法 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脏外科轮转的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人,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解加肝切除手术带教方法教学;实验组15人,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增加吲哚菁绿荧光染色的肝脏手术理论与术中带教。两组均采用理论笔试与口试,了解对肝脏解剖知识获取的效果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住院医师对肝脏解剖结构有更深的印象和认识。结论 吲哚菁绿荧光染色技术能够使外科医生更直观准确深入地理解肝脏解剖知识。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疗效
    董耀, 张静, 尚娜, 王娜
    2022, 27(11):  1227-1229. 
    摘要 ( 114 )   PDF (650KB) ( 1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难治性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采用钬激光碎石、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收治的85例难治性CBDS患者,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钬激光碎石+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44例和对照组(胆总管切开取石外科手术治疗)41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取石成功率、炎性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35.28±10.15)min比(102.57±34.56)min]、术后卧床时间[(1.58±0.37)d比(3.86±0.73)d]及住院时间[(6.41±0.52)d比(11.85±2.76)d]均短于对照组(t=12.361、18.347、12.837,均P<0.01)。研究组取石成功率与对照组相近(97.73%比95.12%)(χ2=0.423、P=0.515)。研究组术后IL-1β[(6.48±0.81)比(25.46±4.83)ng/mL]、IL-6[(4.73±1.15)比(13.75±2.86)ng/mL]及TNF-α[(2.56±0.46)比(6.85±0.76)μg/m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25.639、19.318、31.729,均P<0.01)。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低于对照组(4.55%比21.95%)(χ2=5.707、P=0.017)。结论 钬激光碎石、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治疗难治性CBDS患者效果较好。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肝移植术麻醉研究文献的计量学分析
    徐卉红, 邱海波, 陈前波, 孙玉明, 王莉琴
    2022, 27(11):  1230-1234. 
    摘要 ( 91 )   PDF (973KB) ( 1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分析肝移植术麻醉的研究热点及趋势,探究肝移植术麻醉的发展及现状。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2012至2021年肝移植术麻醉的文献,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年出版文章数量、高发文期刊、高被引论文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运用VOSviewer软件进行主题词共现聚类视图和标签视图分析。结果 共纳入肝移植术麻醉研究文献469篇,年出版文献量呈波状趋势,其中《TRANSPLANTATION PROCEEDINGS》是主要文献来源。发表在《BR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的Perioperative acute kidney injury 是引用频次最高的文献。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肝移植术麻醉研究热点,包括麻醉药物器官保护的基础研究、术前评估、肝移植合并其他器官移植、围术期器官并发症、肝移植患者麻醉药理学、 围术期容量管理,其中体外膜肺氧合、血栓弹力图、肝缺血、疼痛管理、围术期管理等越来越受到关注。结论 肝移植术麻醉的研究热点从基础研究转向整个围术期器官功能保护的研究,为指导肝移植术麻醉、提高术后生存率提供依据。
    综述
    肾脏疾病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
    李琼, 毛小荣, 李俊峰, 侯贝贝
    2022, 27(11):  1235-1238. 
    摘要 ( 103 )   PDF (857KB) ( 1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硬化可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其中肾功能不全是常见的最严重的并发症,包括急性肾损伤(AKI)及慢性肾脏疾病 (CKD)。肾脏疾病可增加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及病死率,即使血清肌酐(Cr)“正常”的肾病也有增加死亡的风险。早期控制肾脏疾病对肝硬化的预后至关重要,有望降低疾病的病死率,改善预后。本文就肾脏疾病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做一综述,旨在增强临床医生治疗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肾脏疾病的意识,并为肝硬化伴有肾脏疾病的临床治疗方面提供参考。
    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徐曼曼, 陈煜
    2022, 27(11):  1238-1242. 
    摘要 ( 94 )   PDF (646KB) ( 1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发生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的急性肝损伤,具有潜在的可逆性,但往往病情进展迅速,即使经过治疗,病死率仍居高不下。ACLF的治疗主要包括内科综合治疗、肝脏支持治疗、肝移植治疗,其中肝移植治疗虽然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鉴于肝源紧缺、费用高昂、手术风险大等原因限制了其应用。为提高ACLF存活率亟需寻求新的治疗手段,包括干细胞移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白介素-22等肝再生相关治疗已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可观的应用前景,本文就ACLF肝再生相关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AFP阴性HCC早期筛查和诊断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王华, 尹伟, 张云, 李成忠
    2022, 27(11):  1242-1246. 
    摘要 ( 107 )   PDF (641KB) ( 1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对提高生存率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甲胎蛋白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诊断肝细胞癌的生物学标志物,但临床中发现甲胎蛋白易受一些非肝细胞癌疾病的影响[1],对于早期肝细胞癌和小肝细胞癌,其诊断能力较低,并且有30%~40%的肝细胞癌患者甲胎蛋白阴性或低于临界值,为了弥补甲胎蛋白的缺点,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度,国内外学者对甲胎蛋白阴性肝细胞癌患者早期筛查和诊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有望用于甲胎蛋白阴性肝细胞癌患者早期辅助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做一综述。
    病例报道
    以乏力为表现的肝豆状核变性1例
    周俊, 贺学强, 熊红, 申秋艳, 黄应文, 莫春荣, 邓园园
    2022, 27(11):  1247-1248. 
    摘要 ( 74 )   PDF (701KB) ( 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