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2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8-01-31
    社评与争鸣
    推荐使用统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判断值时应重视的医学检验问题
    虞倩, 潘柏申
    2018, 23(1):  1-4. 
    摘要 ( 179 )   PDF (807KB) ( 2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胃肠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ACG)在新发布的异常肝脏生化实验评估临床指南中就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检测结果推荐了统一“正常”范围(成年男性29~33 U/L、女性19~25 U/L),建议对结果超出该范围的“异常”者采取进一步评估干预措施。目前我国各临床医学实验室之间在ALT检测方法上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无法完全确保检验方法的标准化与检测结果的一致性。ACG指南所推荐的ALT统一“正常”范围主要基于国外部分研究结论,可能并不适用于我国人群,参考上/下限亦不宜简单地等同于临床决策阈值。由于上述医学检验相关概念的应用不当,简单推荐统一ALT参考范围可能导致对受检者的过度诊断和非必要的后续检查。
    热点论坛
    慢加急性肝衰竭3级不因病情过重而成为肝移植禁忌证
    张艳, 李海
    2018, 23(1):  5-6. 
    摘要 ( 193 )   PDF (694KB) ( 3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CV肝外表现研究现状
    王文俊, 杨颖, 党双锁
    2018, 23(1):  6-8. 
    摘要 ( 161 )   PDF (719KB) ( 3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肝卟啉病的评估与长期管理建议
    吴惠敏, 华静
    2018, 23(1):  9-10. 
    摘要 ( 154 )   PDF (692KB) ( 2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细胞癌肝移植后罕见肝外转移
    尹毅锐, 任宁
    2018, 23(1):  11-12. 
    摘要 ( 140 )   PDF (1201KB) ( 2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肝移植:获得肝源是一场非对称的战争
    库尔班江·阿布都西库尔, 王建设
    2018, 23(1):  12-13. 
    摘要 ( 78 )   PDF (3445KB) ( 3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抗原水平及VITRO评分在不同类型肝病患者中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庄焱, 王晓琳, 刘珂慧, 徐玉敏, 谢敬东, 林之莓, 王晖, 谢青, 郭清
    2018, 23(1):  14-17. 
    摘要 ( 247 )   PDF (1038KB) ( 3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抗原水平和VITRO评分(vWF/血小板计数)对不同类型肝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连续住院的肝损伤患者共122例,其中急性肝病患者50例,慢性肝病患者72例。急性肝病患者再分为急性肝损伤亚组43例,急性/亚急性肝衰竭亚组7例,慢性肝病组分为慢性肝炎亚组21例,慢加急性肝衰竭亚组12例,肝硬化亚组39例。检测并分析所有患者血浆vWF:Ag水平与VITRO(vWF/血小板计数)评分在各组、亚组之间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结果 慢性肝病组的血浆vWF:Ag检测值和VITRO评分分别为205.30 (185.30~235.35) 和2.47 (1.57~3.90),高于急性肝病组的172.30 (158.30~194.10)和1.00 (0.82~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组分析中,慢加急性肝衰竭亚组的血浆vWF:Ag检测值和VITRO评分分别为225.40(211.20~237.45)和3.61(2.92~4.69),高于急性/亚急性肝衰竭亚组的196.30 (190.30~210.30)和1.28(0.89~1.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在所有患者中,血浆vWF:Ag检测值和VITRO诊断慢性肝病的AUC分别为0.812(95% CI:0.734~0.890,P<0.01)与0.891(95% CI:0.828~0.953,P<0.01);当界值分别为185%和1.35时,其诊断的敏感度为81.9%和79.7%,特异度为70.0%和72.9%,阳性预测值为79.7%和89.2%,阴性预测值为72.9%和82.0%,诊断准确率为77.0%和86.1%。相对于急性/亚急性肝衰竭,血浆vWF:Ag检测值和VITRO评分诊断慢加急性肝衰竭的AUC分别为0.833(95% CI:0.610~1.000,P<0.05)和0.940(95% CI:0.000~1.000,P<0.01);当界值分别为215%和2.00时,其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100.0%和100%,特异度为75.0%和91.7%,阳性预测值为70.0%和87.5%,阴性预测值为100.0%和100%,诊断准确率为84.2%和94.7%。结论 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浆vWF:Ag水平与VITRO评分高于急性肝病患者,肝衰竭时尤其明显,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VITRO的诊断价值大于vWF:Ag。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Treg细胞、Th17细胞表达特点及其与HBV前C区/BCP区变异的相关性
    高海兵, 王香梅, 刘宝荣, 潘晨, 方建凯, 林升龙, 马华皙, 陈秀敏, 林明华, 郑瑞丹
    2018, 23(1):  18-21. 
    摘要 ( 200 )   PDF (740KB) ( 2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7细胞表达特点及其与HBV前C区/BCP区变异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和肝衰竭前期患者各41例,采用ELISA 检测外周血IL-17、TGF-β1、IFN-γ、IL-1β及IL-21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和Th17表达水平,直接测序法检测HBV前 C 区及BCP区基因,统计学处理用t检验。结果 肝衰竭患者Treg、Th17、IL-17、TGF-β1、IFN-γ、IL-1β水平、HBV变异位点中A1762T/G1764A双突变、G1896A突变比例分别为(9.28±1.12)%、(0.23±0.05)%、(151.83±35.22) pg/mL、(153.24±34.15) pg/mL、(177.61±29.25) pg/mL、(77.46±13.15) pg/mL、22/19、23/18,均高于肝衰竭前期患者的(7.47±0.74)%、(0.19±0.03)%、(134.02±34.39) pg/mL、(130.76±35.13) pg/mL、(130.68±22.87) pg/mL、(60.12±15.67) pg/mL、13/28、12/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594、4.609、2.316、2.939、8.094、5.429,χ2值分别为4.038、6.032,均P<0.05);而Treg/Th17比值、IL-21水平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2,P=0.370;t=0.294,P=0.769)。HBV BCP区A1762T/G1764A双突变和G1896A突变的患者Treg、Th17水平均高于野生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2,P=0.004;t=2.339,P=0.022;t=3.232,P=0.002;t’=2.990,P=0.004),而Treg/Th17比值在突变型和野生型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30,P=0.976;t’=0.272,P=0.787)。结论 Treg细胞及Th17细胞变化,HBV BCP区A1762T/G1764A双突变、G1896A突变可能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相关。
    APRI、FIB-4及Fibro Touch联合检测对乙肝肝纤维化的早期预警价值
    俞冲, 李民, 顾玉玲, 顾尔莉
    2018, 23(1):  22-25. 
    摘要 ( 179 )   PDF (957KB) ( 2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APRI、FIB-4及Fibro Touch联合检测对乙肝肝纤维化的早期预警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402例,根据肝活组织检查结果分组:无明显肝纤维化组(S0-S1)146例,明显肝纤维化组(S2-S3)162例、早期肝硬化组(S4)94例。每例患者进行APRI、FIB-4及Fibro Touch的评估。计算上述无创指标联合检测与肝组织病理的相关性,分析无创诊断模型对乙肝患者肝纤维化(≥S2)的早期诊断价值,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最佳预测值、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 APRI、FIB-4及Fibro Touch 3种无创诊断方法与肝活组织检查具有良好一致性(P<0.05),其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768、0.712、0.865。根据肝组织病理结果将入组病例分为无明显肝纤维化组(S0-S1)与肝纤维化组(≥S2),对无创诊断模型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PRI、FIB-4及Fibro Touch对肝纤维化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P<0.05),其OR值分别为1.996、1.563及2.180。以APRI、FIB-4、Fibro Touch作为参数拟合Logistic二元回归方程,拟合优度高(χ2=13.689,P=0.126),得出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早期预警方程为logit(P)=-0.556+1.119*(APRI)+1.202*(FIB-4)+1.682*(Fibro Touch)。ROC曲线分析显示3种方法联合检测对于肝纤维化(≥S2)的早期预警价值最大,Fibro Touch检测预警效能优于APRI、FIB-4,而APRI和FIB-4在肝纤维化的早期预警价值无显著差异。采用上述指标联合对于肝纤维化(≥S2)的早期预警曲线下面积为0.928,其最大约登指数为0.819,最佳临界值为18.14,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6%和92.3%。结论 APRI、FIB-4及Fibro Touch联合检测对乙肝肝纤维化具有较高的早期预警价值,值得推广。
    C57BL/6N-Tg(1.28HBV)/Vst乙肝病毒转基因小鼠肝脏炎症与纤维化的病理特点
    孙鑫, 黄恺, 赵志敏, 吕靖, 彭渊, 陶艳艳, 刘成海
    2018, 23(1):  26-30. 
    摘要 ( 272 )   PDF (2800KB) ( 3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不同周龄C57BL/6N-Tg(1.28HBV)/Vst乙肝病毒转基因(HBV-Tg)小鼠肝脏炎症与纤维化病理特点。方法 采集12、24、36周龄HBV-Tg小鼠血清和肝组织样本,并以36周龄野生型C57BL/6小鼠为对照。采用ELISA检测血清HBsAg、HBeAg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试剂盒检测血清ALT、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盐酸水解法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天狼星红染色与网状纤维染色以观察肝组织病理及胶原沉积情况,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肝组织HBsAg、HBcAg、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结果 各周龄HBV-Tg小鼠血清HBsAg、HBeAg及肝组织HBsAg与HBcAg表达均呈阳性,血清HBV DNA载量均大于(1.0×107) IU/mL;血清ALT、AST水平及肝组织Hyp含量、炎症、胶原面积、α-SMA表达均随HBV-Tg小鼠周龄逐渐升高,12周龄时ALP活性最高,36周龄时肝组织炎症损伤及胶原沉积最为明显。结论 随着HBV-Tg小鼠周龄增加,肝脏逐渐呈现自发炎症和纤维化,可作为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动物模型,为探究其病理机制和药物研发提供基础。
    miR-21通过调节PTEN及Wnt信号通路介导Huh7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
    陆天飞, 钟成鹏, 顾广祥, 郝俊, 张建军, 徐宁
    2018, 23(1):  31-36. 
    摘要 ( 180 )   PDF (2814KB) ( 3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microRNAs(miRNAs)介导肝细胞癌(HCC)对顺铂的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miR-21 mimics及miR-21抑制剂来调节Huh7细胞miR-21表达量。人DKK-1与bpv(phen)分别是Wnt 信号通路抑制剂及PTEN抑制剂。相关mRNA及蛋白水平采用RT-PCR及蛋白质免疫检测。结果 miR-21过表达将减弱顺铂(5和10 μg/mL)对Huh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当Huh7细胞经miR-21 mimics处理后,Wnt4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均显著上升,且miR-21过表达可逆转DKK-1对Wnt4 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另外,miR-21过表达还上调了PTEN的mRNA及蛋白表达,并可提升经bpv(100和200nmol/L)抑制的Huh7细胞增殖速率。结论 miR-21在Huh7细胞对顺铂的耐药中发挥作用,且通过活化Wnt 信号通路及PTEN调节Huh7细胞增殖。
    临床与基础研究
    587例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后HBsAg与HBeAg定量变化
    顾生旺, 李健峰, 刘欢, 姬腾飞, 江海洋, 蒋兆荣, 吴刚, 汪春晖
    2018, 23(1):  37-39. 
    摘要 ( 169 )   PDF (715KB) ( 3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后HBsAg与HBeAg定量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58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后HBsAg与HBeAg定量,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抗病毒时间0.5年,1年,1.5年,2年,2.5年,3年,3.5年,4年以上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0(0/9),16.6%(6/36),17.4%(4/23),43.7%(14/32),6.9%(2/29),35.3%(18/51),50%(12/24),44.2%(23/52); 各组治疗后HBsAg阴转分别0,0,1,3,0,1,4,10例,其中2例HBsAg低水平复阳。各组抗病毒治疗前后HBsAg分别为9422.8(151.8~55450)和8328.9(192~46266.9)、16908.5(0.8~90000)和12159.7(0.5~90000)、15697.8(10~89900)和8667(0.8~56988.8)、10357.3(1.5~90000)和7785.5(0.05~90000)、15323.7(50~75900)和8401.6(22.3~49831.1)、11897.6(0.5~90000)和6392.5(0.05~ 90000)、11736.1(0.5~90000)和2732.6(0.05~25668.4)、7077.8(0.5~74750)和3505.2(0.05~57050) IU/mL。HBsAg下降幅度分别为0.1039 (-0.6~0.92)、0.2648 (-0.84~0.98)、0.3924(-0.34~0.99)、0.4012(-0.85~1)、0.3397(-0.67~0.85)、0.3975(-3.66~1)、0.6428 (-0.51~1)、0.6026(-0.68~1)。抗病毒治疗后HBeAg下降幅度分别为0.368(-0.05~0.73), 0.491 (-0.07~0.98),0.564(-0.03~1),0.685(0.28~1), 0.741 (0.41~1), 0.758(0.51~1), 0.775(0.37~1), 0.829 (0.57~1)。抗病毒治疗后HBsAg反弹率分别为31.8%(7/22),18.6%(11/59), 17.4%(8/46),19.4%(12/62),17.7%(11/62),15.9%(21/132),5.8% (4/69), 9.6% (13/135), 抗病毒治疗后HBeAg阳性肝炎发生HBeAg反弹率分别为11.1%(1/9),5.6%(2/36),13%(3/23),12.5% (4/32),0%(0/29),5.9%(3/51),4.2%(1/24),7.7%(4/52)。26例因自行停药或耐药变异发生HBV DNA明显复制,肝炎发作伴随HBsAg与HBeAg定量的超高水平反弹。结论 抗病毒治疗时间与HBsAg下降幅度及HBeAg阴转率显著正相关。抗病毒治疗前中后都要加强医患沟通,做好慢病随访,确保患者依从性。
    核苷和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近期预后多因素分析
    姚立鹏, 闫晓虹, 徐萍, 胡建利, 林飞蕾, 陈杨杨
    2018, 23(1):  40-43. 
    摘要 ( 96 )   PDF (727KB) ( 2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ACLF)患者近期预后因素,对核苷和核苷酸类似物(NUCs)抗病毒治疗在HB-ACLF患者近期预后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500例200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住院的HB-ACLF患者,以是否选用NUCs抗病毒治疗为根据将所有HB-ACLF患者分为未加用NUCs治疗组(对照组)和加用NUCs治疗组(NUCs治疗组),应用倾向指数匹配法对两组HB-ACLF患者进行匹配,得到两组间各协变量均衡的样本,评价NUCs抗病毒治疗对HB-ACLF患者近期预后造成的影响,并采用多变量逐步分析法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混杂因素纠正后,拉米夫定、恩替卡韦两种治疗方法对HB-ACLF患者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次数、MELD评分、患者年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肝性脑病分级、胆碱酯酶和总胆红素(P<0.05)以及是否应用NUCs为影响HB-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因素。结论 高MELD评分、高患者年龄、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肝性脑病分级、高总胆红素水平及低胆碱酯酶水平是影响HB-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不利因素;而NUCs抗病毒治疗、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及其次数是影响HB-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有利因素;拉米夫定、恩替卡韦两种治疗方法对HB-ACLF患者的近期预后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精细介入联合抗病毒治疗HBV相关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徐苏玲, 张耀纲, 朱国华, 张旭, 冯春
    2018, 23(1):  43-46. 
    摘要 ( 153 )   PDF (727KB) ( 2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精细介入联合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HBV相关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搜集55例在我院治疗且失去手术机会的HBV相关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27例接受精细介入治疗,观察组28例在精细介入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通过分析患者的AFP、肝功能、KPS评分及生存率等指标,评估患者术后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FP及肝功能(ALT、TBil)均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术后患者KPS评分均升高,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6个月、1年及2年存活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 精细介入联合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精细介入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肝泡型包虫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邓薇
    2018, 23(1):  46-48. 
    摘要 ( 148 )   PDF (708KB) ( 3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为了提高临床对肝泡型包虫病的检出率,分析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从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就诊的肝占位性病变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常规接受普通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记录入组患者病灶的大小以及弹性评分,比较诊断结果与手术或病理结果的差异。结果 研究表明,入组的80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中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以及肝泡型包虫病分别为28例、22例、20例和10例,与普通超声检测相比超声弹性成像检测的肝泡型包虫病、原发性肝癌的病灶面积、周长以及体积明显增加,且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泡型包虫病与原发性肝癌的超声弹性成像评分相比明显降低,与肝血管瘤相比则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可疑肝泡型包虫病患者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有助于明确病灶硬度,提高检出准确性,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胆道超声造影在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后引流不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王华, 褚雯
    2018, 23(1):  48-50. 
    摘要 ( 159 )   PDF (707KB) ( 2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胆道超声造影在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PTCD)后引流不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PTCD术治疗,放置引流管后出现引流不畅的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患者进行常规超声检查,然后从PTCD引流管注入造影剂,观察PTCD引流管是否在胆管内,引流管末端位置是否正确,以及引流管引流范围。结果 64例患者均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无不良反应。42例患者显示引流管于胆管内,并能够追溯到引流管末端具体位置,其中9例引流管末端在肝外胆管,28例位于一级分支,5例位于胆管二级分支。18例患者的引流管末端进入肝内,但未进入胆管。4例患者的引流管盘曲在腹腔,并未进入肝脏。将未进入胆管的PTCD引流管在超声下重新置管,位置不恰当的重新调整位置,单根引流管引流范围不够的追加引流管。所有患者胆汁引流均通畅,24 h胆汁引流量均超过500 mL。在确定PTCD引流管进入胆管、确定进入肝脏、确认进入腹腔以及不能确认几个方面,一般超声造影分别为27例、29例、0例、8例,而胆道超声造影分别为42例、18例、4例、0例,超声造影的准确度更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道超声造影对于经PTCD后引流不畅患者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为查找引流不畅原因,进行相应调整提供确切依据。
    复方甘草酸苷在重型肝炎恢复期抗纤维化治疗的疗效观察
    焦栓林, 赵晓蕊, 欧阳洪, 杜世奇, 秦建增, 王全楚
    2018, 23(1):  50-53. 
    摘要 ( 277 )   PDF (724KB) ( 3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复方甘草酸苷在重型肝炎恢复期抗纤维化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恢复期重型肝炎患者5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给予复方甘草酸苷100 mL+10%葡萄糖200 mL静滴 1次/d,两个月后改为复方甘草酸苷片 3片口服3次/d。4个月后重复上述方案,12个月为1疗程。对照组(27例)给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 40 mL+10%葡萄糖200 mL静滴 1次/d,两个月后改为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150 mg,口服3次/d,4个月后重复上述方案,12个月为1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进行肝穿刺了解肝组织炎症反应活动度、纤维化程度的改变。结果 治疗组患者HA、PCⅢ、ⅣC、LN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活检结果提示两组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均较治疗前有所好转,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抗肝纤维化的总体有效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肝破裂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刘虎, 郑建鹏
    2018, 23(1):  53-55. 
    摘要 ( 159 )   PDF (769KB) ( 2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研究,评估损伤控制性手术在治疗肝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2011至2015年普外科收治的100例肝破裂出血患者,所有患者根据美国创伤学会器官损伤量表(AAST-OIS)均等于或大于Ⅲ级。根据采用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8)与观察组(n=42)。对照组患者采用一期确定性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在100例肝破裂出血患者中,20例(20%)被列为AAST-OIS Ⅲ级,24例(24%)被列为AAST-OIS Ⅳ级,56例(56%)被列为AAST-OIS Ⅴ级。在对照组58例患者中,28例患者存活,30例患者死亡,死亡率51.72%。在观察组42例患者中,37例患者存活,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11.90%。在对照组58例患者中,30例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51.72%。在观察组42例患者中,16例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38.10%。观察组的死亡率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的预测因素分别为AAST-OIS级别(P=0.019),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P=0.004),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P<0.0001),及血小板减少(P值=0.005)。结论 即使采用一期确定性手术,肝破裂出血仍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损伤控制性手术对肝破裂出血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趋化因子受体CCR7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沈利, 李红霞
    2018, 23(1):  56-59. 
    摘要 ( 148 )   PDF (1694KB) ( 3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CR7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测定65对肝细胞癌组织及配对正常组织中CCR7的表达情况,分析CCR7表达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CCR7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配对正常组织(P<0.05)。CCR7的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HBsAg感染等无关(P>0.05),而与AFP水平、包膜完整有关(P<0.05)。CCR7低表达组相较于高表达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及无复发率均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 CCR7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增高,且与AFP水平、包膜完整及患者预后有关,有望成为预测肝细胞癌预后和靶向治疗的指标。
    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的风险预测模型研究
    马镇, 苏彧
    2018, 23(1):  59-62. 
    摘要 ( 176 )   PDF (727KB) ( 3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的风险预测模型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行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患者126例,采用改良POSSUM评分系统预测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的风险,分析其预测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的能力。结果 改良POSSUM评分系统预测并发症发生率为14.46%~20.87%,平均为(17.11±2.65)%。改良POSSUM预测术后并发症21例,预测30 d内病死率为7.14%,预测病死数为9例。126例患者实际术后并发症1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实际死亡6例,实际病死率4.76%。改良POSSUM预测并发症发生率(χ2=0.273,P=0.601)、死亡率(χ2=0.638,P=0.594)与实际值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SSUM评分分成四层分析,预测并发症发生率与实际并发症发生率符合率比较,均P>0.05,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41%~60%评分预测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与实际值最接近。实际发生并发症组与未发生并发症组生理评分(t=6.254)、手术评分(t=2.472)及POSSUM评分(t=6.184)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际存活组与死亡组生理评分(t=4.189)、手术评分(t=2.286)及POSSUM评分(t=2.614)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SSUM评分预测低危者并发症发生数与实际值符合率为100%,预测高危者病死数与实际病死数符合率为100%。结论 改良的POSSUM系统可直接应用于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通过患者个体的生理指标和术前、术中评分可较准确地预测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且该模型中的参数是患者术前需评估的内容而易获得,因此将该模型应用到临床术中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MRI与CT诊断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价值及影像表现
    吕国义
    2018, 23(1):  62-65. 
    摘要 ( 138 )   PDF (1093KB) ( 3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MRI与CT检查对诊断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应用价值,总结其影像学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6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分别进行MRI检查,CT检查,MRI联合CT检查。对比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总结MRI和CT检查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中,MRI检测出脂肪瘤型5例(31.25%)、肌瘤型3例(18.75%)、血管瘤型1例(6.25%);CT检测出脂肪瘤型4例(25.00%)、肌瘤型2例(12.50%)、混合型2例(12.50%);MRI联合CT检测出脂肪瘤型2例(12.50%)、肌瘤型2例(12.50%)、血管瘤型1例(6.25%)、混合型1例(6.25%)。在对患者影像学检查的检出率比较中,MRI检查检出例数9例(56.25%),CT检查检出例数8例(50.00%),MRI联合CT检查检出例数6例(37.50%)。结论 MRI能够对肝脏内脂肪组织进行检测,而CT能够对患者的病灶密度进行检测,因此MRI联合CT检查能够对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类型和各类型的病理特征进行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胆宁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生化指标影响及临床疗效分析
    陶英杰
    2018, 23(1):  65-68. 
    摘要 ( 156 )   PDF (783KB) ( 2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胆宁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血脂等指标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2016年收治的5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控制饮食、适度运动、禁烟酒等常规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胆宁片联合辛伐他汀口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血脂水平等实验室指标,不良反应风险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达到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68.96%。观察组达到显效13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5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宁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患者肝功能、血脂水平,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25-(OH)2D3通过调节miR-146a表达抑制大鼠肝纤维化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
    周丽云, 李校天, 李丽, 尹燕, 杨俊超
    2018, 23(1):  68-71. 
    摘要 ( 111 )   PDF (1455KB) ( 2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1,25(OH)2D3是否能通过调节肝脏内miR-146a的表达阻碍肝纤维化的进展。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药物对照组、药物治疗组,采用皮下肌注CCl4方式建立肝纤维化模型,药物治疗组同时给予同剂量的CCl4皮下肌注及3 mL/kg的1,25(OH)2D3灌胃,药物对照组给予同剂量的CCl4皮下肌注及3 mL/kg的橄榄油灌胃。于第8周处死大鼠,采用心脏取血法行肝纤维化四项的检测,留取肝脏相同部位行石蜡切片HE染色,qreal-time PCR法检测比较各组肝组织内miR-146a的表达差异。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SD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增加,即肝纤维化四项中ColⅣ、PⅢNP、HA、LN明显上升(P<0.05),病理切片示模型组肝组织周围血管炎症细胞浸润,肝组织中可见大量的脂滴空泡,而药物治疗组两者程度均有明显减轻。结论 1,25(OH)2D3可明显减轻肝损伤,可能通过调节肝组织内miR-146a的表达量从而达到改善肝功能、阻碍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目的。
    综述
    无创肝纤维化诊断研究进展
    王晶晶, 陈国凤
    2018, 23(1):  72-76. 
    摘要 ( 158 )   PDF (754KB) ( 4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鞘脂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李俊峰, 郑素军, 陈煜, 段钟平
    2018, 23(1):  77-79. 
    摘要 ( 115 )   PDF (808KB) ( 2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人工肝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李伟建, 杨秋蕊, 王振宇, 张源, 鄢和新, 翟博
    2018, 23(1):  80-83. 
    摘要 ( 189 )   PDF (731KB) ( 6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侵入性诊断肝纤维化模型研究进展
    甘龙禹, 李治国, 郝文成, 姚慧, 蒋坤松
    2018, 23(1):  83-86. 
    摘要 ( 188 )   PDF (742KB) ( 3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验交流
    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发生感染的临床研究
    张鸣, 杨柳青, 陈建婷
    2018, 23(1):  87-88. 
    摘要 ( 187 )   PDF (700KB) ( 2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观察
    孔洪彬, 宁振海, 赵斗贵, 刘丽红
    2018, 23(1):  88-90. 
    摘要 ( 159 )   PDF (719KB) ( 2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造影检查在胆囊息肉样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周锋, 王宏伟, 魏栋, 王畅
    2018, 23(1):  90-92. 
    摘要 ( 133 )   PDF (717KB) ( 7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异甘草酸镁对急性胰腺炎NF-κB通路的影响以及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易文轶, 刘正金
    2018, 23(1):  92-94. 
    摘要 ( 166 )   PDF (718KB) ( 3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两种不同方式治疗急性肝脓肿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薄祥坤, 殷杰
    2018, 23(1):  94-96. 
    摘要 ( 133 )   PDF (715KB) ( 2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道
    老年女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1例
    徐伟, 王文武, 石昌梅, 晏芳, 杨杰
    2018, 23(1):  97-99. 
    摘要 ( 111 )   PDF (2351KB) ( 2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合并ITP致血小板重度减少1例
    梁栋, 王全楚, 张燕
    2018, 23(1):  99-100. 
    摘要 ( 187 )   PDF (695KB) ( 3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合并中毒性大疱型表皮松解症1例并文献分析
    刘玉, 袁伟, 张正国, 朱慧, 邹颖, 梅雪, 王介非
    2018, 23(1):  100-102. 
    摘要 ( 83 )   PDF (712KB) ( 3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