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2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3-03-31
    前沿、探索与争鸣
    论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
    李桂馨, 周召, 吴丽丽, 高志良, 鲁凤民
    2023, 28(3):  269-272. 
    摘要 ( 105 )   PDF (1023KB) ( 1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仍是我国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衰竭及肝细胞癌的主要病因。HBV基因组有多种存在形式,其中共价闭合环状DNA一方面可作为HBV复制的模板,使得感染得以建立及维持;另一方面可与整合的双链线性DNA持续表达HBsAg,在慢性感染过程中导致宿主HBV特异性免疫的耗竭。因此,未来亟需研制发挥更强效抑制病毒复制、加速耗竭cccDNA的直接抗病毒作用及不良反应更小的特异调节抗HBV宿主免疫的新药,以期实现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愈。
    糖皮质激素在药物性肝损伤应用中的争鸣
    朱云, 邹正升
    2023, 28(3):  273-274. 
    摘要 ( 76 )   PDF (693KB) ( 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对于重症DILI或慢性DILI,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案,有一些学者建议糖皮质激素治疗,但在治疗获益风险比、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案等方面存在较多争议。本文对糖皮质激素在重症DILI、慢性DILI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所致肝损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探讨糖皮质激素在DILI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免疫抑制疗法相关的HBV再激活及其预防
    陈文雅, 赵红, 谢雯
    2023, 28(3):  275-278. 
    摘要 ( 64 )   PDF (639KB) ( 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HBVr)可导致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从而加重疾病负担。近年来,与免疫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相关的HBVr及其预防和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新型免疫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的陆续研发并获批用于临床,为恶性肿瘤、风湿病等免疫介导的疾病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治疗方案,极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由于此类药物通过抑制机体免疫反应发挥疗效,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增加了HBVr风险。因此,需要进一步评估各类免疫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的HBVr风险,并提前干预,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肝细胞癌的介入治疗
    杨柏帅, 袁敏
    2023, 28(3):  279-280. 
    摘要 ( 78 )   PDF (628KB) ( 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细胞癌(HCC)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肿瘤相关致死原因第4位。影像引导介入治疗在HCC的治疗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射频消融(RFA)是HCC早期的重要治疗手段,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中期HCC的标准治疗。其他局部消融技术如:微波消融(WMA)、冷冻消融(CRYO)和不可逆电穿孔(IRE)及经动脉治疗如:经动脉栓塞(TAE)、药物洗脱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DTACE)、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和选择性内放射治疗(SIRT)也已得到广泛应用。我们总结了HCC介入治疗的研究成果,探讨患者选择和治疗决策的优化,分析联合全身治疗的方案及预期效果,并展望了未来探索方向,明确介入治疗在HCC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重视黄病毒属相关肝损伤的防治
    徐志远, 熊清芳, 杨永峰
    2023, 28(3):  281-282. 
    摘要 ( 43 )   PDF (623KB) ( 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病毒是通过节肢动物(即蚊虫或蜱)叮咬传播,属虫媒病毒中黄病毒科的一个分属,每年有数亿人感染,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肝损伤在大部分黄病毒感染中并不多见,少部分蜱传脑炎病毒和登革病毒感染可致中度至重度肝损伤,而黄热病病毒感染的肝损伤较为常见,相当一部分可发展为肝衰竭、凝血功能障碍和死亡。以对症治疗为主,切断传播途径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调节肝细胞分化状态可提高肝细胞移植效率
    张雨心, 鄢和新
    2023, 28(3):  283-284. 
    摘要 ( 30 )   PDF (657KB) ( 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异体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方法。然而,由于合适的移植物供不应求,许多等待肝移植的患者以及不符合移植条件的患者在无药可医中等待死亡。肝细胞移植有可能恢复功能失代偿的肝脏代谢能力,为终末期肝病患者打开等待移植所需的时间窗口。最近,Wang等的一项研究揭示了阻碍肝细胞成功移植的部分机制,并提出了可能的对策。
    肝癌
    ESPL1基因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胡伯斌, 王荣明, 梁蘅恺, 韦璐, 黎清梅, 苏土梅, 殷倩冰, 江建宁
    2023, 28(3):  285-289. 
    摘要 ( 50 )   PDF (1042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外纺锤体极样蛋白1(ESPL1)基因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初步分析ESPL1变异情况及分子生物学功能。方法 从TCGA数据库获得HCC患者ESPL1表达数据和临床信息,比较癌、癌旁及正常组织中ESPL1的表达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H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分析ESPL1表达水平与HCC患者预后的关系。log rank检验ESPL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生存差异。cBioportal在线软件分析ESPL1突变情况,通过STRING数据库绘制ESPL1蛋白互作网络,并据此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其分子生物学功能。结果 肝癌组织中ESPL1表达水平高于癌旁及正常组织,分别为0.894±0.643比0.337±0.340、1.908±1.079比0.912±0.770(P<0.05);乙型肝炎相关肝癌ESPL1水平高于非乙型肝炎相关肝癌,为2.159±1.17 比1.747±0.983(P<0.05)。ESPL1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BMI、原发肿瘤分期、AFP水平有关(P<0.05)。原发肿瘤分期、ESPL1表达水平是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ESPL1表达越高,预后越差(HR=1.72,95%CI:1.21~2.41,P<0.05)。ESPL1在HCC患者中突变率为1%,突变者预后较差。富集结果显示ESPL1主要参与细胞周期、有丝分裂、染色体分离等生物学功能。结论 ESPL1在HCC中表达上调,尤其在乙型肝炎相关肝癌中高表达具有特异性。HCC患者ESPL1高表达及存在ESPL1突变者预后较差。ESPL1可作为HCC患者不良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肝豆状核变性相关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征分析
    郭丹丹, 张英华, 高文峰, 生守鹏, 张永宏
    2023, 28(3):  290-292. 
    摘要 ( 34 )   PDF (636KB) ( 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总结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 WD)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22年9月北京佑安医院WD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方式。结果 WD相关肝癌患者12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7例。发生肝癌时均合并肝硬化,其中8例患者为Child-Pugh B/C级。甲胎蛋白(AFP)阴性患者4例,AFP阳性患者8例。巴塞罗那( 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 BCLC) 分期A期4例,B期1例,C期4例,D期3例。治疗方式:1例患者内科保守治疗,5例患者行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2例患者TACE联合消融治疗,4例患者行肝移植术。结论 WD相关肝癌临床较为罕见,发现时大部分为中晚期。对WD进展到肝硬化患者应密切随访肝癌的发生,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小肝癌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2018版)主要征象一致性分析
    李鹏, 王巍巍, 蔡剑鸣, 董景辉
    2023, 28(3):  293-295. 
    摘要 ( 40 )   PDF (772KB) ( 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不同观察者之间小肝癌(<3 cm)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LI-RADS(2018版)]主要征象的一致性。方法 收集2018年5月至2022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小肝癌手术切除且于术前1周至1个月内行MR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193例,判断病灶是否表现出2018版LI-RADS主要征象,根据病灶大小进行分类对比两名观察者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193例患者中,两名观察者判断病灶2018版LI-RADS主要征象的kappa值介于0~0.747,且随着病灶的增大,观察者之间的一致性逐渐增高。结论 2018版LI-RADS主要征象观察者之间一致性与病灶大小正相关。
    病毒性肝炎
    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口服核苷(酸)类抗病毒药母婴阻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梁蘅恺, 韦璐, 苏明华, 梁焕, 胡伯斌, 黄建芳, 陈艳红, 江建宁
    2023, 28(3):  296-298. 
    摘要 ( 34 )   PDF (685KB) ( 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口服核苷(酸)类抗病毒药母婴阻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慢性HBV感染随访队列中,选取HBV DNA≥1×106 拷贝/mL的慢性乙型肝炎孕妇411例,根据孕期有无口服抗病毒药分为阻断组256例、对照组155例,所有婴儿出生后均按标准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分别比较阻断组服药基线、临产前、产后3个月的HBV DNA、ALT、AST水平,比较阻断组和对照组临产前HBV DNA水平和分娩婴儿7月至1岁龄的HBsAg阳性率。结果 阻断组孕妇临产前DNA、ALT、AST水平低于服药基线分别为(3.16±1.05) lg拷贝/mL比(7.09±0.77)lg拷贝/mL、(21.90±12.00) U/L比(66.08±89.35) U/L、(29.16±9.16) U/L比(52.12±54.97)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287、7.409、5.764,均P<0.01)。阻断组孕妇临产前HBV DNA和婴儿HBsAg阳性率低于对照组 (3.16±1.05) lg拷贝/mL比(6.96±0.78) lg拷贝/mL、0.00%比9.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860,χ2=25.713,均P<0.01)。阻断组和对照组均无围生期不良事件的报告。产后停服抗病毒药的产妇HBV DNA、ALT、AST水平高于产后继续服抗病毒药者分别为(6.70±1.39) lg拷贝/mL比(2.24±0.54) lg拷贝/mL、(54.19±50.00) U/L比(34.62±20.04) U/L、(42.50±28.04) U/L比(33.40±11.66)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787、3.985、3.284,均P<0.01)。结论 高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孕期口服核苷(酸)类抗病毒药联合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和HBIG的“三重阻断”措施、产后患者继续抗病毒治疗,能成功阻断HBV母婴传播,保障孕期、产后母婴安全。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对肝细胞癌发生及全因死亡影响的meta分析
    苏佩华, 魏梦平, 赵彩彦
    2023, 28(3):  299-304. 
    摘要 ( 30 )   PDF (1156KB) ( 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对肝细胞癌(HCC)发生及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1年12月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数据库以及Pubmed、Cochrane、Embase英文数据库发表的相关文献,并辅以手工检索参考文献的方法进行文献补充。采用RevMan5.3和Stata16.0统计软件对纳入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对纳入的各项研究进行统计分析,若异质性显著,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若异质性不显著,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用于评估NAFLD与CHB患者发生HCC及全因死亡的关系,并进行发表偏倚检测及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其中NAFLD对CHB患者HCC发生风险影响的相关文献8篇,NAFLD对CHB患者全因死亡影响的相关文献3篇。结果显示,与CHB组相比,CHB合并NAFLD组患者HCC发生风险增加(RR=1.93, 95%CI: 1.05-3.55, P=0.04),但两组全因死亡风险(RR=1.38, 95%CI: 0.34-5.69, P=0.65)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CHB患者中,NAFLD会增加HCC发生风险,而对全因死亡风险无明显影响,未来需要更多大样本、高质量、多中心的队列研究进一步证实。
    回溯性随访在提升住院患者丙型肝炎病毒诊治认知的应用研究
    郝帅, 闫红林, 孔繁娇, 张小颖, 韩阳, 郭飞虎, 贺娜
    2023, 28(3):  305-308. 
    摘要 ( 52 )   PDF (655KB) ( 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回溯性随访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住院患者,了解其诊治现状,宣教丙型肝炎知识,以提高高危患者对于丙型肝炎病毒的认知。方法 肝病专科医生电话随访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7月1日—2022年2月15日抗-HCV阳性的住院患者共364例,随访内容包括:了解患者基本情况、根据其是否知晓抗-HCV阳性及丙型肝炎诊治现状,进行具体宣教,随访结束前,征询患者对宣教知识的理解,是否愿意进一步确诊及治疗。结果 在此次随访的364例患者中,到对丙型病毒性肝炎知情者38.5%,不知情者42.3%,19.2%的患者未取得联系。知情患者中:未确诊患者12.9%,确诊未治疗患者28.5%。不知情患者中:79.0%不知情患丙型肝炎,10.8%不知情丙型肝炎可以治愈,7.7%不知情丙型肝炎药物降价且医保可及,2.6%患者知情但同时不知可治愈和已降价。对知情未诊治及不知情患者进行丙型肝炎知识宣教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率、愿意进一步确诊率及愿意治疗率均显著增长,76.3%(184/241人)患者非常愿意再次进行治疗检测,10.4%的患者拒绝接受治疗和检测。结论 对抗-HCV阳性住院患者进行回溯性随访与丙型肝炎知识及医保政策宣教,不仅是提升高危人群丙型肝炎认知的重要方法,也是医院内消除丙型肝炎的有效补充措施,对全力提高丙型肝炎确诊率、治疗率具有重要意义。
    核苷(酸)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骨质下降危险因素分析
    解双双, 程文瑾, 焦军霞, 刘晓艳, 刘莉
    2023, 28(3):  309-312. 
    摘要 ( 32 )   PDF (693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核苷(酸)类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骨质减少/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风险及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19年1月—2021年6月就诊的应用核苷(酸)类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 1000 例,其中男600 例,女400例,测量非受力侧前臂尺桡骨中远端1/3处骨密度T值和Z值,依据WHO诊断标准分为骨质正常组、骨质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分析这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抗病毒治疗药物、体质指数(BMI)、凝血功能、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纤维化水平的差异,分析骨密度下降的危险因素。结果 应用核苷(酸)治疗的CHB患者中,骨密度减少的患者比例为24.6%,骨质疏松患者的比例为18.2%。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增大、女性、低BMI、应用阿德福韦酯或替诺福韦、血肌酐水平增高的患者发生骨密度下降的风险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OR值1.06,95%可信区间1.02~1.11,P=0.005)、女性(OR值1.37,95%可信区间1.56~2.13,P=0.015)、低BMI (OR值0.88,95%可信区间0.81~0.97,P=0.015)、肌酐水平(OR值2.00,95%可信区间1.97~2.03,P=0.025)及服用阿德福韦酯或替诺福韦酯(OR值2.95,95%可信区间1.14~7.45,P=0.028)与骨密度减少具有相关性。应用阿德福韦或者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其血磷水平更低。结论 核苷(酸)经治的CHB患者更易发生骨质减少和骨质疏松,其中年龄增大、女性、低BMI、肌酐水平升高及服用阿德福韦酯或替诺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增加了CHB患者发生骨质减少和骨质疏松的风险。应用阿德福韦或者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更易导致血磷下降。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实现临床治愈的预测因素分析
    顾琳琳, 胡瑞, 窦宇明, 肖丽
    2023, 28(3):  313-319. 
    摘要 ( 61 )   PDF (897KB) ( 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 α-2b)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 (-) CHB]患者实现临床治愈的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6年8月―2020年12月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EG-IFN α-2b治疗的HBeAg (-) CHB患者,分为治愈组和未治愈组。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分析筛选出临床治愈的预测因素,ROC-AUC评价预测效能。根据ROC-AUC得出的预测因素的截断值分别进行分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估算HBsAg累积清除率,Log-rank对数秩检验用于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共有116例HBeAg (-) CHB患者入组,随访时间124.93(109.61~140.11)周,临床治愈率为31.03%(36/116)。单因素分析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基线HBsAg水平(Z=-6.283,P<0.001)、基线肝硬化患者的比例(χ2=8.344, P=0.004)、12周和24周HBsAg下降幅度(Z=-3.922、-5.144,P均<0.001)、疗程中ALT一过性升高的峰值(Z=-6.081,P<0.001)。多因素分析提示基线HBsAg水平(P=0.001)、治疗24周HBsAg下降幅度(P=0.001)以及疗程中ALT一过性升高的峰值(P=0.019)与临床治愈独立相关。上述三个因素的截断值分别为1.68 lg IU/mL、1.28 lg IU/mL和110.50 U/L,三个因素单独及联合预测临床治愈的AUC分别为0.802、0.855、0.833和0.963。比较基线HBsAg≤1.68 lg IU/mL组和>1.68 lg IU/mL组、24周HBsAg下降幅度≥1.28 lg IU/mL组和<1.28 lg IU/mL组、疗程中ALT一过性升高的峰值≥110.50 U/L组和<110.50 U/L组组间的HBsAg累积清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0.966、42.925、28.463,P均<0.001)。结论 基线HBsAg水平越低的HBeAg (-) CHB患者,给予PEG-IFNα-2b治疗可获得更高的HBsAg清除率,动态随访中,24周HBsAg下降幅度大、ALT一过性升高峰值大的患者,临床治愈率更高。
    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低病毒血症的影响因素
    黄永栩, 陈超, 保紫红, 周小辉
    2023, 28(3):  320-324. 
    摘要 ( 174 )   PDF (666KB)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恩替卡韦(ETV)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低病毒血症(LLV)的现况,探讨低病毒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1年12月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口服恩替卡韦治疗1年以上,且HBV DNA定量检测<100 IU/mL的肝CHB患者,行高敏HBV DNA定量复测(检测下限10 IU/mL),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病毒学应答(VR)组及低病毒血症(LLV)组。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TV治疗的CHB患者出现LLV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CHB患者260例,VR组220例,LLV组40例。 LLV的发生率中,男性为12.8%(25/195),低于女性的23.1%(15/65)(χ2=3.939, P=0.047);服药依从性良好者为12.6%(30/239),低于依从性不佳者的47.6%(10/21)(χ2=15.640, P<0.001);肝硬化者为8.8%(8/91),低于非肝硬化者的18.9%(32/169)(χ2=4.675, P=0.031);HBeAg阳性者为30.0%(27/90),高于HBeAg阴性者的7.6%(13/170)(χ2=22.587,P<0.001),LLV组基线病毒量为7.0 log10IU/mL,高于VR组的5.6 log10IU/mL(Z=-4.458, P<0.00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服药依从性不佳(OR=2.927, 95%CI: 1.078~7.949, P=0.035)、基线HBeAg阳性(OR=2.473, 95%CI: 1.064~5.747, P=0.035)、基线高HBV DNA载量(OR=1.441, 95%CI: 1.068~1.943, P=0.017)是恩替卡韦治疗的CHB患者出现LLV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临床诊疗中,即使经过长时间ETV治疗,HBV DNA<100 IU/mL的CHB患者中仍有15.4%(40/260)存在LLV,依从性不佳、基线HBeAg阳性、病毒载量高是LLV的危险因素。
    瞬时弹性成像检测肝硬度联合脾硬度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的价值
    卢秋燕, 卢燕辉, 徐成润
    2023, 28(3):  325-329. 
    摘要 ( 44 )   PDF (669KB) ( 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以FibroScan为代表的瞬时弹性成像所检测的肝硬度联合脾硬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病理分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317例接受肝脏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利用ROC曲线分析FibroScan所测量的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 LSM)、脾脏硬度值(spleen stiffness measurement, SSM)与肝脏病理所诊断纤维化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基于LSM和SSM的纤维化分级阶段模型。结果 纳入患者的肝脏病理S0-S1为79例(24.92%),S2为102例(32.18%),S3为87例(27.44%),S4为49例(15.46%)。炎症情况G1为31(9.78%)例,G2为109例(34.38%),G3为128例(40.34%);G4为49例(15.46%)。LSM对显著纤维化(≥S2)、严重纤维化(≥S3)和肝硬化(S4)的最佳诊断LSM值为7.4 kPa(AUC = 0.861)、9.8 kPa(AUC = 0.909)和16.6 kPa (AUC = 0.915),SSM值依次为36.2 kPa(AUC = 0.817)、42.4 kPa(AUC = 0.913)和分别为49.1kPa (AUC = 0.930)。根据logistic回归构建基于LSM和SSM的预测肝脏病理诊断模型,并优化后得到R=LSM+SSM。所构建的诊断模型预测,较单独使用LSM或SSM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更高(P<0.001)。对显著纤维化、严重纤维化和肝硬化预测诊断AUC依次为0.913、0.962和0.991。结论 基于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检测LSM联合SSM可提高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纤维化分级诊断效能。
    肝功能衰竭
    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急性肾损伤的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李芃芃, 董其刚, 许军
    2023, 28(3):  330-333. 
    摘要 ( 66 )   PDF (700KB) ( 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AK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ACL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AKI分为ACLF-非AKI组、ACLF-AKI组。ACLF、AKI诊断符合要求,比较ACLF-非AKI组、ACLF-AKI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变量分析影响ACLF患者AKI的危险因素。比较不同结局AKI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ACLF患者117例,其中ACLF-非AKI组73例、ACLF-AKI组44例。ACLF-非AKI组年龄、高血压、消化道出血、细菌感染、WBC、TBil、INR、PT、Scr、血清K+、CTP评分、MELD评分及90 d病死率分别为(49.3±7.9)岁、7例(9.6%)、9例(12.3%)、8例(10.9%)、(7.0±1.4)×109/L、(213.6±69.2)μmol/L、(2.2±0.9)、(33.3±2.9)s、(60.6±18.4)μmol/L、(3.8±0.6)mmol/L、(11.0±1.6)分、(17.9±3.7)分和16例(21.9%);ACLF-AKI组分别为(52.4±8.3)岁、11例(25.0%)、13例(29.5%)、11例(25.0%)、(9.0±1.6)×109/L、(272.1±87.1)μmol/L、(2.4±0.9)、(35.5±3.7)s、(106.8±30.0)μmol/L、(4.0±0.7)mmol/L、(11.5±1.8)分、(22.2±4.3)分和25例(56.8%)(P<0.05);ACLF-非AKI组Alb、eGFR及血清Na+分别为(31.4±5.1)g/L、(137.2±43.2)ml/min/1.73 m2和(134.7±2.8)mmol/L,ACLF-AKI组分别为(27.2±5.0)g/L、(104.4±34.2)ml(min·1.73 m2)和(132.1±2.2)mmol/L(P<0.05)。多变量分析发现年龄、消化道出血、细菌感染、TBil及PT等升高而Alb下降,ACLF患者AKI风险显著增加。44例ACLF合并AKI患者中病情缓解、进展分别为27例、17例。比较不同结局AKI患者临床资料,病情缓解患者TBil、INR、Scr、CTP评分、MELD评分及90 d病死率分别为(250.7±73.3)μmol/L、(2.3±1.0)、(78.2±15.3)μmol/L、(11.5±1.4)分、(25.9±4.5)分及10例(37.0%),病情进展患者分别为(307.2±92.6)μmol/L、(3.0±1.0)、(172.3±24.7)μmol/L、(12.4±1.5)分、(31.4±6.2)分及15例(88.2),(P<0.05);病情缓解、进展患者血清Na+分别为(132.4±2.3)mmol/L、(130.0±2.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缓解患者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前性氮质血症及肝肾综合征为2例(7.4%)、19例(70.4%)及6例(22.2%),病情进展患者5例(29.4%)、1例(5.9%)及11例(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40%的ACLF患者会发展为AKI,年龄、消化道出血、细菌感染、TBil及PT等升高而Alb下降会导致ACLF患者AKI风险显著增加。ACLF合并AKI患者出现病情进展较为常见,与病情缓解患者相比临床结局更差。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PE+DPMAS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效果及预后评分模型的建立
    许海玲, 章颖, 俞冲, 王忠成, 陈琳
    2023, 28(3):  334-339. 
    摘要 ( 41 )   PDF (735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PE+DPMAS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预后评分模型的建立。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的84例ACLF患者,随机分为PE+DPMAS组(A组)和还原型谷胱甘肽+PE+DPMAS组(B组),每组各42例。记录患者6个月的生存状态,然后将B组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进行两组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的肝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对比。分析6个月生存影响因素;建立6个月生存预测ROC模型。结果 B组INR为 1.82(1.48~2.20),A组2.18(1.52~2.87)(Z=-4.350,P=0.003;B组Cr水平为0.63(0.40~0.71),A组0.78(0.62~0.85)(Z=-2.256,P=0.006);B组MELD评分为23.69(17.85~27.02),A组24.67(22.37~28.86)(Z=-5.307,P<0.001);B组MELD-Na评分21.25(16.69~29.95),A组25.66(21.84~31.67)(Z=-4.892,P<0.001)。治疗3个月后,B组AST水平为(42.11±9.85)U/L,A组(68.02±13.79)U/L(t=9.909,P<0.001);B组TBil水平为(21.55±6.32)μmol/L,A组(32.77±6.09)μmol/L(t=8.285,P<0.001);B组γ-GT水平为(32.55±9.07)U/L,A组(78.05±15.79)U/L(t=16.193,P<0.001);B组ALT水平为(45.38±10.73)U/L,A组(78.05±15.79)(t=7.589,P<0.001)。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死亡,B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A组(76.19%)(χ2=4.459,P<0.05)。根据患者6个月生存情况,将B组患者分为生存组(25例)与死亡组(17例)。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013,95%CI:1.102~1.03)、TBil(OR=1.003,95%CI:1.024~1.085)、INR(OR=1.101,95%CI:1.132~2.387)、 PLT(OR=1.008,95%CI:1.092~1.101)是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COX结果,建立B组治疗的肝衰竭预后预测模型(A模型)。在ROC曲线中,A模型预测的AUC为0.752(95%CI:0.660~0.845),大于MELD评分模型(0.662,95%CI:0.557~0.768)和MELD-Na评分模型(0.702,95%CI:0.605~0.799)。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PE+DPMAS能明显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年龄、TBil、INR和 PLT是患者生存独立危险因素,新模型对患者生存预测效能明显优于传统MELD评分和MELD-Na评分模型。
    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和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抗体以及血清免疫学特征分析
    陈可, 葛利丽
    2023, 28(3):  340-342. 
    摘要 ( 56 )   PDF (679KB) ( 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ILI)、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的自身抗体、血清免疫学特征。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淮安医院收治的DILI患者52例,AIH患者33例。比较DILI、AIH临床资料。结果 DILI、AIH患者男性为29例(55.8%)、8例(24.2%),乏力为39例(75.0%)、14例(2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ILI患者ALT、AST、Alb、PT、APTT、IgA及IgG分别为580(291,1029)U/L、426(162,637)U/L、39.2(36.9,44.2)g/L、13.6(12.4,15.6)s、37.2(35.0,39.0)s、2.2(1.7,2.8)g/L及12.6(10.8,16.9)g/L,AIH分别为302(112,480)U/L、184(88,392)U/L、34.0(32.4,40.6)g/L、15.2(13.9,16.3)s、35.6(34.7,37.4)s、3.0(2.6,3.3)g/L及22.4(15.8,24.4)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DILI相比,AIH患者ANA效价≥1∶3200明显升高(P<0.05),而DILI、AIH患者AMA抗体、抗gp210及抗SP100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ILI相比,AIH患者肝细胞内淤胆例数明显降低(P<0.05),而界面性肝炎、玫瑰花瓣形成与胆管损伤例数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DILI、AIH患者在自身抗体、免疫指标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同时AIH以界面性肝炎、玫瑰花瓣形成与胆管损伤更为突出,而DILI常见肝细胞内淤胆。   
    122例急、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观察
    葛文俊, 刘军, 任俊
    2023, 28(3):  343-345. 
    摘要 ( 39 )   PDF (641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急、慢性DILI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 2015年1月—2021年12月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DILI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79例、女43例,年龄50(38, 68)岁;依据病程分为急性DILI(n=101)、慢性DILI(n=21)。DILI诊断符合诊断要求。比较急、慢性DILI患者病因、临床特点及临床转归情况。结果 急、慢性DILI病因药物种类相似,主要病因包括中成药(78例,63.9%)、抗菌类药物(15例,12.3%)及镇痛解热药(13例,10.6%)。急性DILI患者PLT、ALT及AST为212(104, 376)×109/L、276(29, 711)U/L及168(18, 643)U/L,与慢性DILI[162(84, 235)×109/L、80(12, 318)U/L及114(10, 307)U/L]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DILI患者ANA(+)、SMA(+)分别为38例(37.6%)、4例(4.0%),明显低于慢性DILI[13例(61.9%)、4例(19.0%),P<0.05]。分析急、慢性DILI患者临床转归情况,急性DILI患者潜伏期[32(2, 150)d]显著短于慢性DILI[44(12, 260)d,P<0.05];急性DILI患者激素治疗、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分别为9例(8.9%)、1例(1.0%),与慢性DILI[8例(38.1%)、5例(23.8%)]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慢性DILI病因药物种类相似,主要包括中成药、抗菌类药物以及镇痛解热药。与急性DILI相比,慢性DILI病例肝酶损伤严重、潜伏期长,需要激素、免疫抑制剂辅助治疗以改善患者临床转归。
    化疗前外周血lncRNAs表达水平对抗结核药物肝损伤的预测价值
    李响, 高婧, 暴海洋, 朱艳秋, 陈艳辉, 王兴华
    2023, 28(3):  346-350. 
    摘要 ( 30 )   PDF (985KB) ( 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化疗前外周血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s)表达水平对抗结核药物肝损伤(ATDILI)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初治肺结核患者,采用lncRNAs芯片及荧光定量PCR检测化疗前外周血中lncRNAs的表达水平,根据化疗期间是否发生ATDILI分为ATDILI组和非ATDILI组。采用ROC曲线分析lncRNAs对ATDILI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TDILI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lncRNAs芯片分析,与非ATDILI组比较,ATDILI组外周血中共46种lncRNAs表达显著上调,其中上调倍数最大的5种lncRNAs为lncRNA MALAT1、HNF1α-AS1、H19、XIST、CCAT1;经荧光定量PCR检测,ATDILI组外周血中lncRNA MALAT1、HNF1α-AS1、XIST、CCAT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ATDILI组;经ROC曲线分析,lncRNA MALAT1、HNF1α-AS1、XIST、CCAT1对ATDILI具有预测价值;经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营养不良、病毒性肝炎史、饮酒史以及lncRNA MALAT1、XIST是ATDILI的影响因素。结论 化疗前外周血lncRNA MALAT1、XIST表达增加与ATDILI的发生有关,可作为预测ATDILI的指标。
    其他肝病
    Alagille综合征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武丽娜, 孙丽莹, 朱志军, 王晓明, 王宇, 欧晓娟, 贾继东, 赵新颜
    2023, 28(3):  351-354. 
    摘要 ( 83 )   PDF (824KB) ( 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Alagille综合征(Alagille syndrome,ALGS)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肝脏组织学、基因突变结果及预后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明确诊断为ALGS患者27例,收集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病理组织学、基因测序结果。结果 临床特征分析,生长发育迟缓16例(59.3%)、ALGS特殊面容8例(29.6%)、心血管受累16例(59.3%),蝴蝶椎骨10例(37.0%);肾脏受累8例(29.6%),角膜后胚胎环1例(3.7%);所有患者均有胆汁淤积,脾大23例(85.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8例(29.6%),腹腔积液10例(37.0%),肝脏占位3例(11.1%)。病理特点分析,胆管消失16例(84.2%),汇管区炎症16例(84.2%),界面炎6例(31.6%),细胆管反应6例(31.6%),胆汁淤积12例(63.2%),胆盐淤积5例(26.3%);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其中肝硬化8例(42.1%)。基因检测分析,所有患者均为JAG1基因突变,其中1例合并NOTCH2基因突变,15例(68.2%)为自发突变。结论 除特征性的多脏器受累及胆汁淤积表现外,应重视门脉高压及其并发症在ALGS病程进展中的地位;低月龄儿童的肝脏组织学可缺乏胆管消失综合征表现,应综合临床及肝脏组织学的其他特点进行分析。
    最大摄氧量与男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脏脂肪含量相关
    刘晓慧, 勾钰淞, 梁珊, 任弘, 李强, 段威, 张晶
    2023, 28(3):  355-359. 
    摘要 ( 37 )   PDF (765KB) ( 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心肺适能水平与肝脏脂肪含量、炎症和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入组62例NAFLD患者。采用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VO2 max)来反映心肺适能,以受控衰减参数(controlled attenuated parameter, CAP)反映肝脏脂肪含量,同时检测生化学与人体成分等指标。按照年龄性别判断心肺适能等级,并分析VO2 max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中男性占40例(64.5%),VO2 max、体质量、CAP、ALT、尿酸、体脂率等均显著高于女性(P均<0.05)。VO2 max分级为优秀/良好、一般/差和极差的人数,在男性NAFLD组分别为3例、14例和23例,女性分别为10例、11例和1例,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在男性患者中,轻中度和重度脂肪肝患者分别为10例和30例,重度脂肪肝患者BMI[(30.0±3.5)比(25.6±3.0)kg/m2]、肝脏CAP值[(357.2±24.1)比(282.3±15.6)dB/m]、腰臀比[(0.98±0.03)比(0.93±0.03)]、体脂率[(29.7±4.3)比(23.9±4.2)%]等更高,而VO2 max [(30.1±3.2)比(32.8±3.0)mL/(kg·min)]显著低于轻、中度肝脏脂肪变患者(P均<0.05)。相关性分析表明,男性NAFLD患者VO2 max与肝脏CAP值、体脂率、内脏脂肪含量、内脏脂肪面积及BMI呈负相关,与四肢骨骼肌指数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VO2 max与肝脏脂肪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重度脂肪肝患者心肺功能和有氧运动能力低下,尤其男性脂肪肝患者更差。提示男性NAFLD患者运动干预应答不佳,临床治疗时需要根据耐受性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
    非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织学特征及临床结局评价
    王伟, 葛亮, 余宁, 熊晓芸
    2023, 28(3):  360-363. 
    摘要 ( 36 )   PDF (652KB) ( 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非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组织学特征及临床结局。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入院诊治NAFLD患者152例,依据BMI=25kg/m2将NAFLD分为非肥胖型36例、肥胖型116例。比较非肥胖型、肥胖型NAFLD组织学特征及临床结局。结果 非肥胖型NAFLD BMI、腰围、舒张压分别为23.5(22.4,24.6)kg/m2、(83.4±7.0)cm、74(60,86)mmHg,肥胖型分别为28.8(26.5,31.5)kg/m2、(99.2±11.2)cm、86(75,9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肥胖型、肥胖型NAFLD患者AST为25(18,31)U/L、32(21,48)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肥胖型NAFLD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分别为15例(41.7%)、13例(36.1%),肥胖型68例(58.6%)、77例(6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肥胖型NAFLD脂肪变性、NAFLD活动度积分、肝细胞气球样变、肝纤维化分期、肝纤维化例数分别为35(16,52)%、(3.2±1.2)分、19例(52.8%)、(1.4±0.6)期、20例(55.6%),肥胖型分别为50(30,68)%、(3.8±1.3)分、85例(73.3%)、(1.9±0.8)期、92例(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肥胖型、肥胖型NAFLD患者LSM为6.2(4.6,8.3)kPa、8.4(6.0,12.8)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患者,未出现死亡病例。非肥胖、肥胖型NAFLD患者心血管事件为1例(2.8%)、18例(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脏相关事件为1例(2.8%)、4例(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肥胖型NAFLD相比,非肥胖型组织学特征较轻、临床结局较理想,不过该部分患者长期预后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述
    药物性肝衰竭研究进展
    周霞, 姚红宇, 刘鸿凌
    2023, 28(3):  364-365. 
    摘要 ( 23 )   PDF (633KB) ( 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物性肝衰竭(DILF)比例高,损伤机制多样,多数固有型和部分特异质型DILF可能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胆汁酸稳态改变有关,特异质性DILF是患者自身适应性免疫攻击的结果。DILF预后较差,是死亡和肝移植的重要原因,目前较多研究致力于重症化的早期预测和预后判断,产生了不同预测模型和生物学标志。
    特发性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研究进展
    陶然, 张晓春, 胡锦, 曹杨港, 毛德文
    2023, 28(3):  366-369. 
    摘要 ( 33 )   PDF (661KB) ( 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发性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INCPH)是一种罕见的血管性肝病,近年来引起了人们新的关注。INCPH在组织学改变、血流动力学特征和临床结果方面与肝硬化不同。重要的是,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已确定与肝内血管疾病的发展有关,并在排除引起门静脉高压的其他原因(如肝硬化以及其他导致门静脉高压的窦前性、窦性、窦后性原因和内脏静脉血栓形成)后做出的。此外,特发性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总体预后优于肝硬化患者,但对症治疗(控制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和预防血栓形成)仍是主要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对INCPH的认识相对不足,对该病易发生误诊,本文通过目前对INCPH研究进展的阐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
    慢性丙型肝炎肝外疾病研究进展
    豆文丽, 贺娜, 田亚文, 郝帅, 赵梓棋, 孔繁娇, 任晫煦, 罗羽杉, 闫红林
    2023, 28(3):  370-373. 
    摘要 ( 33 )   PDF (641KB) ( 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直接抗病毒时代的到来,持续的病毒应答(SVR)可以以近100%的速度实现,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已不再是关注的重点问题。然而,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病死率仍然在逐年上升,其原因之一是丙型病毒性肝炎肝外疾病同样也会影响患者疾病的进展及病死率,说明病毒清除并不能完全缓解肝外表现。所以本文旨在阐述丙肝的肝外疾病,加强对丙肝的全面认识,有助于对丙肝患者病毒清除后的进一步诊治提供参考。
    直接抗病毒药物在一般和特殊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
    尚瑞, 高晓红
    2023, 28(3):  374-376. 
    摘要 ( 24 )   PDF (624KB) ( 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引起的急性和慢性传染病,自1989年丙型肝炎病毒被发现命名至今,全世界有3.26亿HCV感染者,虽然丙肝没有疫苗可以防控,但因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出现,丙肝的治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本综述旨在阐述DAA药物对感染HCV的各类人群的治疗进展。
    外周血炎症指标对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研究
    尹僖, 叶玉伟, 王军, 张宏玲, 郑亚, 周永宁
    2023, 28(3):  377-380. 
    摘要 ( 37 )   PDF (651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加急性肝衰竭是肝衰竭中最常见的形式,常伴随着肝外多器官功能衰竭,短期死亡率高,预后较差。目前认为系统性炎症反应在慢加急性肝衰竭及肝外器官衰竭中起着重要作用,且炎症反应的程度与患者预后有关。本文简述了炎症反应在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归纳了已发现的外周血炎症指标在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中的作用,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依据。
    病例报道
    HBV相关型结节性多动脉炎2例
    李翔, 付旭文, 杞敏, 徐斌, 高斯媛
    2023, 28(3):  381-383. 
    摘要 ( 28 )   PDF (916KB)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奥沙利铂治疗胆管细胞癌引起间质性肺炎1例
    庞建芝, 黄加干, 田永, 陈艳, 曾珍, 常秀娟
    2023, 28(3):  384-388. 
    摘要 ( 84 )   PDF (872KB) ( 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纤维板层样肝细胞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刘亚贤, 谢小青, 马俊, 于晓辉, 李初谊
    2023, 28(3):  389-390. 
    摘要 ( 36 )   PDF (962KB) ( 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