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旁急诊内镜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效果及再出血因素分析
夏卓琳, 崔永辉
2025, 30(8):
1055-1060.
摘要
(
28 )
PDF (701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中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患者行床旁急诊内镜治疗的疗效及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ICU接受床旁急诊内镜治疗的168例中重度EGVB的患者,根据术式分为两组:内镜下套扎治疗组(EVL组)79例,内镜下套扎序贯组织胶注射组(联合组)89例,比较不同术式治疗情况;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影响术后发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评价其对再出血的预测价值。 结果 168例入组患者的床旁急诊内镜成功止血率为94.60%(159/168),EVL组和联合组患者在止血成功率、住院时间、治疗总有效率、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再出血率及死亡率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L组患者的止血时长[(0.82±0.20)小时]短于联合组[(0.89±0.25)小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随访发现联合组有41例患者出现术后脱胶溃疡/出血,且溃疡深大;急诊内镜成功止血后3个月内再出血率为30.8%(49/15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休克指数、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白蛋白(Alb)、门静脉血栓(PVT)、腹腔积液、肝性脑病、MELD-Na评分、Child-Pugh分级、静脉曲张分度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 C级(OR=6.030,95%CI 1.558~23.347,P=0.009)、PVT(OR=4.388,95%CI 1.375~14.006,P=0.013)是内镜序贯治疗后3个月内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Alb(OR=0.820,95%CI 0.706~0.954,P=0.010) 、PLT(OR=0.970,95%CI 0.951~0.989,P=0.003)是3个月内再出血的保护因素;四者联合预测再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3(95% CI 0.815~0.931),灵敏度为73.50%,特异度为89.10%。 结论 床旁急诊内镜可有效控制ICU中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急性出血;EVL与内镜下联合治疗中重度EGVB患者的近期疗效相当,EVL能明显缩短内镜下止血时间,且术后血管溃疡面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于ICU中需要紧急止血的中重度EGVB的患者。Child-Pugh C级、Alb、PLT、PVT均与急诊内镜止血后3个月内再次出血有关,四者联合可有效预测内镜序贯治疗后再出血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