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25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0-05-31
    前沿、探索与争鸣
    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降低CHB相关肝细胞癌风险的争议继续
    赵红, 骆长玲, 谢雯
    2020, 25(5):  449-450. 
    摘要 ( 253 )   PDF (716KB) ( 3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细胞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相关毒性的诊断和临床管理
    赵爽, 赖荣陶, 谢青
    2020, 25(5):  451-454. 
    摘要 ( 290 )   PDF (907KB) ( 4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肝癌发病机制和治疗的最新进展
    张鹭, 江建宁
    2020, 25(5):  455-458. 
    摘要 ( 153 )   PDF (658KB) ( 4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风险分层的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策略研究进展
    杨博, 杨长青
    2020, 25(5):  459-461. 
    摘要 ( 210 )   PDF (649KB) ( 2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脂肪性肝炎肝组织纤维化相关的细胞外基质变化
    汪艳
    2020, 25(5):  462-462. 
    摘要 ( 202 )   PDF (624KB) ( 4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并发肝细胞癌的高危因素
    杨菁, 范建高
    2020, 25(5):  463-464. 
    摘要 ( 158 )   PDF (623KB) ( 3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OVID-19专题
    新冠疫情下如何组织开展高水平临床研究?
    郭亚兵, 孙剑, 朱宏
    2020, 25(5):  465-466. 
    摘要 ( 216 )   PDF (621KB) ( 3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诱发HBV再激活1例
    黄绍萍, 涂传涛, 刘敏, 尚祉胤, 卢洪洲
    2020, 25(5):  467-468. 
    摘要 ( 260 )   PDF (706KB) ( 3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合并肝损伤的回顾性分析
    梁栋, 陈北方, 彭坤, 张鼎
    2020, 25(5):  469-471. 
    摘要 ( 333 )   PDF (713KB) ( 3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患者合并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中部战区总医院2020年1月10日至2020年2月20日收治的NCP确诊病例 38例的一般情况、肝功能、血常规、炎症指标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肝损伤组和肝功能正常组、重症组和非重症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男性23例(60.5%),女性15例(39.5%);年龄25~90岁,平均(49.9±13.4)岁;12例合并基础疾病,肝损伤组13例(34.2%),合并基础疾病者5例(38.5%),高于肝功能正常组(7/25=28.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升高12例(31.6%),最高可达298 U/L;AST升高6例(15.8%),最高可达126 U/L;TBil升高3例(7.9%),最高可达49.6 μmol/L。肝损伤程度均较轻,予适当保肝治疗后均好转。13例肝损伤患者中,入院时即有肝损伤1例(7.7%),入院10 d内出现肝损伤3例(23.1%),入院10 d后出现肝损伤9例(69.2%)。肝损伤组与肝功能正常组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无明显差异,肝损伤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肝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损伤组与肝功能正常组的CRP升高比例、铁蛋白升高比例均无明显差异,肝损伤组IL-6升高比例高于肝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肝损伤5例(50.0%),高于非重症组(8/2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高于非重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Alb低于非重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CP患者合并肝损伤发生率为34.2%,以ALT升高为主,损伤程度较轻,多发生于入院10 d之后。淋巴细胞减少和IL-6升高与肝损伤的发生密切相关,重症组肝损伤发生率更高,且肝功能水平明显差于非重症组。
    病毒性肝炎
    医疗大数据分析有助于监测低年龄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及评估免疫效果
    单姗, 李敏, 田永谦, 孔媛媛, 尤红, 贾继东
    2020, 25(5):  472-475. 
    摘要 ( 357 )   PDF (937KB) ( 3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分析临床医疗大数据了解真实世界HBV感染情况和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效果。方法 筛选Suvalue数据库中自2006年1月至2017年7月有年龄、性别、HBsAg、抗-HBs、HBeAg和抗-HBc检查结果的数据(包括63家3级及2级医院)。分析总体、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别人群HBsAg、抗-HBs、HBeAg和抗-HBc阳性率随时间变化趋势。并将HBsAg结果与2006年、2014年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比较。结果 共2 311 221人纳入研究,其中男性919 908人,女性1 391 313人。所研究人群的HBsAg、HBeAg及抗-HBc阳性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分别由2006年的17.4%、7.1%、32.9%降至2017年的5.9%、2.3%、24.2%;而抗-HBs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06年的47.6%增加至2017年的56.4%。有意义的是,2006年及2014年1~4岁和5~14岁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1.4%、9.1%和0.4%、0.9%)与同时期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0.96%、10.6%和0.3%、0.9%)相近(P<0.05)。结论 临床医疗大数据分析有助于了解真实世界小年龄组(<15岁)HBV感染状况,从而间接反映国家乙肝疫苗免疫规划的效果。
    肝癌
    HCC切除术后预测肝功能不全的风险模型分析
    王硕, 徐玉彬
    2020, 25(5):  476-479. 
    摘要 ( 201 )   PDF (667KB) ( 4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肝细胞肝癌(HCC)切除术后预测肝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广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98例接受肝切除术治疗的H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术前吲哚菁绿15min滞留率(ICG-R15)、血清白蛋白(Alb)等指标,分析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CC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98例患者均成功行肝切除术,术后有60例(30.30%)患者发生肝功能不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lb(OR=1.752,95%CI=1.113~2.758)、ICG-R15(OR=1.136,95%CI=1.026~1.258)、肝门阻断时间(OR=1.129,95%CI=1.002~1.272)、肝切除量(OR=2.118,95%CI=1.070~4.192)、手术时间(OR=1.007,95%CI=1.001~1.013)是HCC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HCC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与术前ICG-R15增加、血清Alb水平下降、肝门阻断时间及手术时间延长、肝切除量增加有关。
    吲哚菁绿清除率对肝切除术患者肝功能的预测价值
    戴兵, 张林娇, 刘驰, 杨启, 吕新远, 王磊
    2020, 25(5):  480-482. 
    摘要 ( 242 )   PDF (654KB) ( 2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对吲哚菁绿(ICG)清除率的测定来预测肝切除术患者肝功能的状态。方法 纳入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入院收治施行解剖性肝切除术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ICG清除试验并且术后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比较采用t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ICG15min潴留率(ICG-R15)与观察资料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肝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68例患者中肝功能正常52例,肝功能不全1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血小板、总胆红素、ALT、AST、前白蛋白、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率、手术时间、术前ICG-R1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量、术中ICG-R15及肝切除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中ICG-R15为(14.5±7.0)%,较术前的(6.8±5.5)%,显著上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术中ICG-R15与术前ICG-R15、术中出血量及肝切除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49、0.72和0.60,均P<0.05)。将术中ICG-R15、术前ICG-R15、术中出血量及肝切除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提示术中ICG-R15肝切除量是解剖性肝切除术患者发生肝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ICG清除率的测定有助于为解剖性肝切除术患者肝功能状态提供参考,术中ICG-R15是患者发生肝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
    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与单发性转移性肝癌在超声造影中表现的差异分析
    李景, 张明智, 刘家开, 石波, 罗利
    2020, 25(5):  483-485. 
    摘要 ( 343 )   PDF (801KB) ( 3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对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L)、单发性转移性肝癌(SMHC)诊断表现差异。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期间行肝脏超声造影检查患者31例,患者均经超声引导下病灶穿刺活检或手术后病理证实为SNNL或SMHC,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结果 SNNL患者6例,SMHC患者25例。SNNL组患者年龄为(43.8±7.2)岁,明显低于SMHC组患者的(59.7±11.2)岁(P<0.05)。SNNL组病灶边界清楚5例,边界模糊1例;SMHC组患者病灶边界清楚8例,边界模糊17例,两组患者病灶边界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相时,超声造影中SNNL组患者病灶提示周边高增强环厚度为1.1~4.8 mm,平均厚度为(2.4±0.8)mm;SMHC组患者病灶提示周边高增强环厚度为3.3~9.2 mm,平均厚度为(5.1±1.3)mm,两组患者病灶增强环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相时[(6.1±4.2)cm]SNNL组患者病灶无增强区域与动脉相时[(8.0±6.5)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相时[(6.3±2.9)cm]SMHC组患者病灶无增强区域明显大于动脉相时[(2.8±3.6)cm],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动脉相时病灶周边高增强环厚度、延迟相时病灶无增强区域范围等差异有助于区分SNNL及SMHC。
    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25羟维生素D水平与不同病因肝硬化的相关性
    胡晨波, 严蓉妹, 金宏慧, 火永康, 李仲平
    2020, 25(5):  486-490. 
    摘要 ( 337 )   PDF (681KB) ( 5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中25(OH)D水平与肝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慢性乙型肝炎30例和不同病因肝硬化患者61例,包括乙型肝炎肝硬化28例、酒精性肝硬化5例、混合性(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炎)肝硬化11例、隐匿性肝硬化17例,其中代偿期28例,失代偿期33例。所有患者进行血清生化学检测,分成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代偿组、肝硬化失代偿组,比较3组的生化指标。比较不同病因肝硬化中的25(OH)D水平。分析不同病因肝硬化25(OH)D水平与多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不同病因肝硬化25(OH)D缺乏的影响因素。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代偿期组、肝硬化失代偿期组三组的年龄、TBIL、ALT、ALB、血肌酐、血钾、血钠、血钙、25(OH)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的25(OH)D水平高于肝硬化代偿期组、肝硬化失代偿期组分别为25.22(22.54,27.36) ng/mL、18.05(10.35,23.93) ng/mL、15.46(11.83,23.60) ng/mL,(P<0.01)。在61例不同原因肝硬化中56例(91.8%)25(OH)D水平缺乏/不足,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为(16.74±6.96) ng/mL、酒精性肝硬化组为(19.49±10.93) ng/mL、混合性肝硬化组为(16.62±9.29) ng/mL、隐匿性肝硬化组为(17.89±8.86) ng/mL,不同病因肝硬化之间维生素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5(OH)D与Alb(r=0.46,P<0.01)、血钾(r=0.34,P=0.01)呈正相关,与INR负相关(r=-0.30,P=0.0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lb是不同病因肝硬化患者发生25(OH)D缺乏的危险因素(P<0. 05)。结论 维生素D缺乏/不足在肝硬化患者中非常普遍,并随肝脏疾病程度的进展而加重,与肝硬化病因无关。Alb是肝硬化患者发生25(OH)D缺乏的危险因素。
    其他肝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非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
    王娟娟, 施宏莹, 郑世滩
    2020, 25(5):  491-493. 
    摘要 ( 273 )   PDF (651KB) ( 3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非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11例SLE合并非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转归。结果 11例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57岁,病情均为危重;7例患者以肝硬化首发后诊断SLE,其中3例出院1 d死亡,1例1年后死亡;2例住院期间出现肝性脑病、肾功能不全及胆红素、CA199、CA125明显升高,病情进展迅速,放弃治疗出院1 d后死亡;3例患者目前病情相对稳定,其中1例为既往有SLE基础的患者规律治疗SLE,1例为合并HBV感染的患者规律行抗病毒治疗。结论 SLE合并非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以女性多见,病情危重,预后差;以肝硬化首发SLE患者预后更差;出现肝性脑病、肾功能不全或胆红素、CA199、CA125明显升高可能是预后不良的因素;对既往有SLE基础的患者规律治疗SLE,对合并HBV感染的患者规律抗病毒治疗可能改善预后。
    140例胆道闭锁患儿临床特征分析
    陈敏霞, 李旭芳, 徐翼, 叶家卫, 杨花梅, 房春晓, 王艳玲, 谭丽梅
    2020, 25(5):  494-497. 
    摘要 ( 333 )   PDF (666KB) ( 3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胆道闭锁(BA)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8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并经外科手术胆道造影确诊的140例BA患儿为研究对象。对BA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0例患儿大部分为足月儿,出生体质量正常。发病年龄为3.0(3.0,5.0)d,第1次就诊的时间为15.0(5.0,42.0)d,第1次行肝功能检验时间为(47.23±22.09)d,手术确诊时间为(73.86±20.99)d。51例排典型白陶土样便,130例患儿有肝脏肿大且质地变硬。γ-GT≥300 U/L的仅有79例,γ-GT<300 U/L的患儿治疗后复查GGT呈进行性上升,较治疗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例(46.43%)为BA患儿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肝胆超声诊断BA的阳性率为89.28%(125/140),MRCP的阳性率为70.73%(87/123)。结论 BA常见于足月适于胎龄儿,对于黄疸延迟消退或反复的患儿尽早行肝功能检查,诊疗过程中要重视肝脾查体,对于大便不典型、γ-GT<300 U/L患儿要动态观察,肝胆超声联合MRCP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肝脏原发性和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对比
    王文清
    2020, 25(5):  498-500. 
    摘要 ( 279 )   PDF (709KB) ( 3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PHNEN)、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MHNEN)超声造影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7月间菏泽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26例。其中MHNEN患者22例,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50.6±9.4)岁;PHNEN患者4例,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53.1±14.2)岁。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用卡方检验比较。结果 22例MHNEN患者肿瘤原发部位包括胰腺(9例)、胃(4例)、胆囊(4例)、小肠(2例)、结直肠(2例)及肺(1例),病灶共发现28个,病灶直径1.5~12.8 cm,平均(4.2±3.6)cm。16个病灶表现为高或稍高回声,12个病灶表现为稍低或低回声;11个病灶边界清楚,14个病灶边界欠清,3个病灶边界不清楚;15个病灶可见血流信号。4例PHNEN患者病灶共发现7个,病灶直径1.8~17.4 cm,平均(7.2±5.5)cm。5个病灶表现为高或稍高回声,2个病灶表现为稍低或低回声;4个病灶边界清楚,2个病灶边界欠清,1个病灶边界不清楚;2个病灶可见血流信号。MHNEN、PHNEN患者病灶直径存在显著差异(P<0.05)。MHNEN、PHNEN患者开始增强时间、开始消退时间、增强持续时间、增强速度、消退速度、增强形式及增强形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HNEN、PHNEN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具有特征性,以整体增强、“快进快退”模式为主,对神经内分泌瘤的诊断具有临床价值,但需要今后进一步比较MHNEN、PHNEN的超声表现差异。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慢性肝脏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危险因素
    李静, 陈芳芳, 李雯彬, 张文杰
    2020, 25(5):  501-504. 
    摘要 ( 300 )   PDF (717KB) ( 2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术后肝脏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9年4月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49例HSCT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术后肝脏cGVHD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HSCT术后并发肝脏cGVH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149例HSCT患者中,患者术后发生肝脏cGVHD 4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VHD预防方案中加用ATG(OR=0.235,95%CI=0.113~0.490)、早期出现aGVHD(OR=2.089,95%CI=1.020~4.279)是HSCT患者术后肝脏cGVH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HSCT术后肝脏cGVHD的发生与移植早期出现aGVHD有关,而早期GVHD预防方案中加用ATG能降低其发生率。
    临床与基础研究
    HBsAg不同载量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对恩替卡韦治疗应答比较
    钟大明, 蓝柏钊, 欧超兰, 陈开革, 温静, 李嘉丽, 周甦, 莫穆隆, 梁柱石
    2020, 25(5):  505-507. 
    摘要 ( 242 )   PDF (655KB) ( 3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验证HBsAg高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otitis B,CHB)患者存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应答不佳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在梧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用罗氏HBsAg ll quant ll试剂电发光法检测HBsAg定量并服恩替卡韦初治的CHB患者112例随访资料,HBsAg≥10 000 IU组51例,HBsAg<10 000 IU组61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特点,比较两组患者在第4周、8周、12周、24周、36周及48周各监测点的ALT、HBV DNA定量、病毒学应答率等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病例的基线ALT、AST无统计学意义,HBsAg≥10 000 IU组的年龄相对较小和HBVDNA的载量相对较大;用恩替卡韦治疗48周,HBsAg≥10 000 IU组,ALT从基线(281.25±297.15)U/L降到(26.27±18.14)U/L,HBsAg 中位数从251 454.54 (IU/mL)降到17 309.11 (IU/mL),病毒学应答率为50.98%,HBsAg<10 000 IU组,ALT从基线(228.03±246.84)(U/L)降到(22.15±12.92)(U/L),HBsAg中位数从4 432.51 (IU/mL)变为25 016.47(IU/mL),病毒学应答率为85.25%,两组病例的病毒学应答率比较(P<0.01)。结论 提示HBsAg高量的HBeAg阳性CHB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获得病毒学应答率相对较低。
    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王建文, 刘大东, 马鸿杰
    2020, 25(5):  507-509. 
    摘要 ( 328 )   PDF (653KB) ( 5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我科住院期间ACLF合并IFI患者80例,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龄(58.4±6.9)岁。计量资料以±s或[M(P25,P75)]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满足正态分布的数据)或Kruskal-Wallis H检验(满足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预后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肝衰竭原因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感染43例(53.7%)、酒精性因素7例(8.7%)、药物性因素17例(21.3%) 、自身免疫性因素9例(11.3%)及其他因素4例(5.0%)。IFI后患者中的WBC、TBil、BUN、CRP、INR、APTT及PT较感染前显著升高(P<0.05);IFI后患者中的PLT、ALT、AST及GLO较感染前显著降低(P<0.05)。ACLF合并IFI患者中死亡35例,存活45例,比较后发现WBC、TBil、PLT、BUN、PT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提示年龄、TBil及PLT是ACLF合并IF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抗真菌治疗是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ACLF合并IFI诊断明确时,应用抗真菌药物可改善预后,而高龄、PLT降低、TBil升高预示患者预后差,短期死亡风险高。
    肝癌患者自发性破裂出血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因素分析
    王敏
    2020, 25(5):  510-513. 
    摘要 ( 362 )   PDF (756KB) ( 3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SRHC)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发生自发性破裂出血分为肝癌组(n=64)和出血组(n=64),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单因素分析阳性因素(P<0.05)代入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肝癌患者发生自发性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门脉高压、高血压、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总胆红素(TBi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直径、门静脉癌栓、肝硬化、腹水、肝功能分级、临床分期、肝外侵犯、凝血酶原时间(PT)、ALT、甲胎蛋白(AFP)、AST、纤维蛋白原(FI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是SRH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性别、年龄、肿瘤数量、肝硬化、腹水、FIB不同的SRHC患者平均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分级、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治疗方式、肝外侵犯、PLT、AFP不同的SRHC患者平均生存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式、肝功能分级是影响SRH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FIB是SRHC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方式、肝功能分级是影响SRH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这可为临床避免SRHC发生及预后提升提供一定参考。
    瑞戈非尼靶向作用BRAF基因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机制研究
    俞力, 刘苏
    2020, 25(5):  513-516. 
    摘要 ( 264 )   PDF (796KB) ( 2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瑞戈非尼靶向作用BRAF基因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机制研究。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晚期肝癌患者,口服瑞戈非尼160 mg 口服 d1-d21,28 d为1周期。评价治疗后临床疗效、癌组织及癌细胞中BRAF蛋白的表达、BRAF、RAF、p-MEK、p-ERK1/2、NF-κB、BCL-2和Caspase 3蛋白的表达、SMMC-7721细胞24 h细胞存活率、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 治疗后总有效率为58.33%。癌组织及癌细胞内BRAF蛋白平均光密度含量明显下降(P<0.05)。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0.05)。癌组织内BRAF、RAF、p-MEK、p-ERK1/2和BCL-2蛋白含量显著降低,NF-κB和Caspase 3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 瑞戈非尼靶向作用BRAF基因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可直接调BRAF-RAF-MEK-ERK信号通路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
    索拉非尼联合西罗莫司治疗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临床分析及对CNTN-1和VEGF-C的影响
    李雄海, 王佩, 柏莹
    2020, 25(5):  516-519. 
    摘要 ( 228 )   PDF (663KB) ( 3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索拉非尼联合西罗莫司治疗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的临床分析及对CNTN-1和VEGF-C的影响。方法 本组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68例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4)。对照组采用索拉非尼治疗,观察组采用索拉非尼联合西罗莫司治疗。比较两组间近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CNTN-1和VEGF-C阳性率、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DCR(67.6%)显著高于对照组(47.1%)(P<0.05)。观察组CNTN-1和VEGF-C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位PFS、中位OS、1年DFS及1年总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除高脂血症发生率较高外(P<0.05),两组患者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索拉非尼联合西罗莫司能有效延长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后的生存期,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
    张彬, 张立新, 马婷婷, 苗江虎, 王涛
    2020, 25(5):  519-521. 
    摘要 ( 236 )   PDF (651KB) ( 3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招募2型糖尿病(T2DM)患者30例(22男8女),其中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12例(9男3女),将 30 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以及 NAFLD 组,通过测量患者体质量、身高、血糖及血清中空腹胰岛素(FINS)、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的差异,采用 excel 统计学分析,并进行t检验。结果 NAFLD 组体质量、体质指数、TC、TG、FINS、TSH水平都明显高于对照组,FT3 与 FT4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在空腹血糖水平方面两组则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T2DM 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受肝脏脂肪沉积程度的影响,肝脏脂代谢异常与 T2DM,NAFLD 的发生也有着密切关系,在 T2DM 患者中,甲状腺功障碍患者并未发现糖代谢方面异常。
    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终末期酒精性肝病的临床对照研究
    周培, 于淙, 渠淑云
    2020, 25(5):  521-524. 
    摘要 ( 194 )   PDF (662KB) ( 2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终末期酒精性肝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36例终末期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8例,对照组1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G-CSF治疗,G-CSF剂量和用法为:5 μg/kg,1次/12 h,皮下注射,连续7 d。结果 试验组对比对照组MDF及MELD评分在1、2、3个月均有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相对对照组CD34+细胞计数下降显著(0.46±0.58对0.15±0.2,P=0.020)。90 d内试验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4.995,P=0.000)。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G-CSF能够提高终末期酒精性肝病患者的生存率,并且安全性较高。
    TIPS治疗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血清MMP-2、MMP-9和VEGF水平的影响
    贾国炳
    2020, 25(5):  524-527. 
    摘要 ( 159 )   PDF (809KB) ( 3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5月在青海仁济医院普外科接受TIPS治疗的6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估术后疗效并记录术后并发症,观察术后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ALT、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变化,血流动力学指标[门静脉直径(PVD),门静脉血流量(PVF),门静脉流速(PVV),脾静脉直径(SVD)、脾静脉血流量(SVF)和脾静脉血流速度(SVV)]变化,血清MMP-2、MMP-9和VEGF水平。结果 59例患者TIPS手术获得成功,手术成功率98.33%(59/60),手术总有效率93.33%(56/60);术后门静脉压力(18.91±4.33)cmH2O较术前[(32.54±6.17)cmH2O]明显降低(P<0.05);术后1周患者TBil、ALT、AST、γ-GT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3个月患者TBil、ALT、AST、γ-GT水平较术后1周明显降低(P<0.05),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患者PVD、PVF、SVD、SVF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PVV和SVV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3个月患者血清MMP-2、MMP-9和VEGF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1年支架狭窄发生率21.67%(13/60),肝性脑病发生率18.33%(11/60),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15.00%(9/60)。结论 TIPS治疗能够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血清MMP-2、MMP-9和VEGF水平,可能对肝内及门体侧支循环血管生成起抑制作用。
    基于肝解剖结构腹腔镜2步分层法左外叶肝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
    梁勇, 母齐鸣, 万波, 贺伟, 王刚
    2020, 25(5):  528-530. 
    摘要 ( 157 )   PDF (648KB) ( 2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基于肝解剖结构2步分层法在腹腔镜左外叶肝切除术(LLLR)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到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50例实行2步分层法LLLR术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以此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150例2014年以前行传统LLLR术的患者资料作为对照,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失血量、住院时间、腹腔引流及肛门排气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观察组血清ALT、AST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且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基于肝解剖结构腹腔镜2步分层法行左外叶肝切除术能减少术中不必要操作,节省手术时间,较传统LLLR术更简单易行,适宜在临床推广。
    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检测肝脏硬度与肝静脉压力梯度相关性分析
    彭恒, 徐珍望, 何晖
    2020, 25(5):  531-533. 
    摘要 ( 171 )   PDF (741KB) ( 2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ARFI)检测的肝脏硬度(LS)与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于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分析HVPG、LS测量结果,探讨LS及年齡、总胆红素、AST、ALT、AST-血小板指数、凝血酶原时间、血清白蛋白、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与HVPG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测得HVPG、LS,其中HVPG为(16.12±5.16)mmHg,LS为(1.79±0.28)m/s。按HVPG测量结果,将其分为三组,即HVPG≥20 mmHg、12 mmHg≤HVPG<20 mmHg、HVPG<12 mmHg,结果显示三组LS值依次为(1.93±0.10)m/s、(1.80±0.17)m/s、(1.56±0.15)m/s。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LS与HVPG呈正相关(r=0.517,P=0.00),年齡、总胆红素、AST、ALT、AST-血小板指数、凝血酶原时间、血清白蛋白、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与HVPG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采用ARFI技术测得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LS值与其HVPG显著相关,可用于门脉高压症无创诊断。
    瞬时弹性成像和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价值
    孙蔚, 杨星
    2020, 25(5):  534-535. 
    摘要 ( 184 )   PDF (637KB) ( 3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瞬时弹性成像和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ARFI)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进行诊断,并评价诊断表现。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3月至2019年7月之间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入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2例,男性93例,女性59例,平均年龄(44.3±9.1)岁。患者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本)诊断要求。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差异。结果 1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F0期15例,F1期52例,F2期37例,F3期26例,F4期22例,各肝纤维化分期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瞬时弹性成像和ARFI与肝纤维化分期均呈正相关(相关性系数r值分别为0.72、0.49,P<0.05)。瞬时弹性成像诊断≥F2期肝纤维化临界值及AUC为5.8 kPa及0.84;≥F3期肝纤维化临界值及AUC为7.2 kPa及0.87;F4期肝纤维化临界值及AUC为9.5 kPa及0.92。ARFI诊断≥F2期肝纤维化临界值及AUC为1.48 m/s及0.83;≥F3期肝纤维化临界值及AUC为1.56 m/s及0.88;F4期肝纤维化临界值及AUC为1.84 m/s及0.89。结论 瞬时弹性成像和ARFI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均较为理想,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价。
    瞬时弹性成像在NAFLD患者肝纤维化和脂肪变性检测中的临床应用
    宋旭光, 何玉冰
    2020, 25(5):  536-538. 
    摘要 ( 237 )   PDF (650KB) ( 7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瞬时弹性成像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纤维化和脂肪变性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经肝脏组织活检的NAFLD患者80例,男性5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1.5±8.2)岁;NAFLD诊断依据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标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比较肝脏硬度值(LSM)和肝纤维化分期、肝脏脂肪衰减值(CAP)和肝脂肪变性分期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来分析LSM、CAP分别对肝纤维化、肝脂肪变性的诊断价值。结果 80例NAFLD患者中,肝纤维化分期中F0期7例,F1期26例,F2期25例,F3期17,F4期5例;肝脂肪变性分期中S0期27例,S1期31例,S2期14例,S3期8例。患者LSM指标平均值为(9.5±2.7)kPa,其中F0期(5.3±1.9)kPa,F1期(6.2±2.1)kPa,F2期(8.1±2.4)kPa,F3期(12.3±4.9)kPa,F4期(30.5±5.2)kPa,各肝纤维化分期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LSM值与肝纤维化分期之间呈正相关(相关性系数r=0.572,P<0.05);CAP指标平均值为(229.3±46.8)dB/m,其中S0期(209.6±40.1)dB/m,S1期(222.5±36.4)dB/m,S2期(269.2±39.1)dB/m,S3期(309.5±26.4)dB/m,各肝脂肪变性分期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AP值与肝脂肪变性分期之间呈正相关(r=0.384,P<0.05)。FibroScan诊断F4期肝纤维化、S3期肝脂肪变性时,截断点、敏感性、特异性及AUC分别为15.5 kPa、97%、90%及0.92;281.5 dB/m、96%、91%及0.94。结论 应用FibroScan测量的LSM及CAP值对NAFLD患者肝纤维化和脂肪变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超声造影诊断完全及部分肉瘤样肝肉瘤样癌的特征观察
    王辉军, 刘灿
    2020, 25(5):  538-540. 
    摘要 ( 153 )   PDF (645KB) ( 3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超声造影诊断完全及部分肉瘤样肝肉瘤样癌的特征。方法 纳入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于我院收治的86例肝肉瘤样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参照病理结果,根据病灶有无完全肉瘤样变,将入选的患者分为A组(病灶完全肉瘤样变,52例)和B组(病灶部分肉瘤样变,34例)。比较两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观察肝肉瘤样癌病灶大小与超声造影动脉期增强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常规超声结果显示,两组病灶最大径、病灶回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结果显示,A组所有病灶动脉期均呈环状高增强,B组所有病灶均呈整体高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超声造影门脉期病灶主要以低回声为主,超声造影延迟期所有病灶均呈低回声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6个病灶中有46个病灶属小病灶(最大径<50 mm),40个病灶属大病灶(最大径≥50 mm),所有小病灶超声造影动脉期增强表现较大病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肉瘤样癌超声造影表现与肿瘤内肉瘤样变程度密切相关,尤其是在超声造影动脉期,部分肉瘤样变者均呈整体高增强,完全肉瘤样变者均呈环状高增强。
    超声VVI技术联合Tei指数对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胎儿心功能异常的检测价值
    胡玉藏, 倪文璐
    2020, 25(5):  541-544. 
    摘要 ( 178 )   PDF (778KB) ( 7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联合心功能综合指数(Tei指数)对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胎儿心功能异常的检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61例IC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胎儿心功能是否异常分为A组(n=33)与B组(n=28),检测并比较两组胎儿心脏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E峰与A峰的速度比值(E/AMV)、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右室短轴缩短率(RVFS)、三尖瓣E峰与A 峰的速度比值(E/ATV)]、左心室Tei指数、右心室Tei指数、VVI指标[收缩期峰值应变(S)、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期峰值应变率(SRd)、舒张期峰值速度(Vd)、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分析超声VVI技术联合Tei指数对ICP孕妇胎儿心功能异常的检测价值。结果 B组胎儿LVEF、LVFS、RVFS、左右心室Tei指数显著高于A组(P<0.05);B组胎儿E/AMV、E/ATV显著低于A组(P<0.05);B组胎儿左心室整体SRs、S、SRd显著低于A组(P<0.05);B组胎儿右心室整体SRs、Vd、SRd、S显著低于A组(P<0.05);B组胎儿左心室整体Vs、Vd及右心室整体Vs较A组无显著差异(P>0.05);超声VVI技术联合Tei指数对ICP孕妇胎儿心功能异常的检测价值明显优于超声VVI技术和Tei指数单独检测(P<0.05)。结论 超声VVI技术联合Tei指数对ICP孕妇胎儿心功能异常具有较高的检测价值,可用于ICP孕妇胎儿心功能异常的早期诊断,在临床推广。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产妇血清胆汁酸水平与肝功能和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杨永红, 孙阳, 李小兰, 李小松, 孟燕
    2020, 25(5):  544-547. 
    摘要 ( 185 )   PDF (719KB) ( 3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不同血清胆汁酸(TBA)水平对肝功能、母婴结局的相关性,为早期干预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将近年来的49例ICP孕产妇根据TBA水平分成轻症组和重症组,分别观察两组孕产妇的肝功能和围产儿及妊娠结局指标。结果 ICP重症组的TBil、DBil、ALT、γ-GT和ALP水平均高于ICP轻症组,围产儿的羊水污染、胎儿宫内窘迫、早产和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高于ICP轻症组,孕产妇的肝功能异常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和产褥感染率等指标高于ICP轻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P明显加重了孕产妇肝功能损害,增加妊娠和产科异常,影响妊娠和分娩结局,对围产期母婴的危害性较大;妇产科临床应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给予有效干预措施,降低产科风险,改善妊娠结局。
    肝实质深部蜂窝状PLA的细菌病原学特征及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作用
    李绪民, 吴爱娟
    2020, 25(5):  547-549. 
    摘要 ( 245 )   PDF (689KB) ( 3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初步探讨肝实质深部蜂窝状PLA的细菌病原学特征及治疗后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择我科2017年8月至2018年11月之间接受PLA手术的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于术中取材(感染部位肝组织约0.5 cm3大小),以无菌拭子于每次换药时切口处皮肤表面擦拭, 10 min内送往化验室进行固定培养。于术中采集患者静脉血10 mL 3 000 r/min离心后得到上清液进行血清白蛋白的定量分析。对所有患者仅随访,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结果 本研究在纳入研究队列的120例肝实质深部蜂窝状PLA患者中,采用培养法共检出不同病原菌阳性82例,采用PCR法共检出不同病原菌阳性106例,两种方法检测得到的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χ2=11.147,P=0.003);120例肝实质深部蜂窝状PLA患者在行不同种类药物治疗后共发生耐药20例(耐药率16.67%),其中红霉素耐药10例(50.00%),喹诺酮类耐药6例(30.00%),多西环素耐药2例(10.00%),其他药物耐药2例(10.00%)。接受手术治疗后,PLA患者的白蛋白水平主要与患者年龄、手术耗时、手术方式及有无基础肝病有关,其中患者年龄小、手术耗时短、手术方式为开腹手术以及没有基础肝病的患者白蛋白水平较高(P<0.05)。而细菌种类于患者性别与PLA患者的白蛋白水平没有显著关联性(P>0.05)。随访整个阶段低白蛋白水平PLA提前于高白蛋白水平PLA患者(χ2=11.147,P=0.003)。结论 肝实质深部蜂窝状PLA的细菌感染种类以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为主,治疗后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较高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综述
    一氧化碳释放分子治疗肝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颜炳柱, 赵波, 康岚, 杨鹏飞, 杨宝山
    2020, 25(5):  550-552. 
    摘要 ( 219 )   PDF (646KB) ( 3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SPP2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焦彦, 许萍, 时红波, 陈德喜
    2020, 25(5):  553-555. 
    摘要 ( 164 )   PDF (643KB) ( 3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道
    润燥止痒胶囊致肝损伤1例
    刘园园
    2020, 25(5):  556-557. 
    摘要 ( 191 )   PDF (738KB) ( 3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德福韦酯致低磷性骨软化症1例
    李青梅, 冯燕, 潘明明, 曾玉红
    2020, 25(5):  557-558. 
    摘要 ( 181 )   PDF (734KB) ( 2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