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一年内发表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封面和目录
    肝脏    2024, 29 (8): 0-0.  
    摘要79)      PDF (13635KB)(7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失代偿期肝硬化再代偿的研究进展
    牛日雨, 尹伟, 王益杰, 李成忠
    肝脏    2024, 29 (7): 770-773.  
    摘要118)      PDF (519KB)(64)   
    既往认为肝硬化从代偿期到失代偿期逐渐恶化的进展过程是不可逆的,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观察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病因治疗后,部分患者临床表现可以改善到类似代偿期的状态,再代偿的概念逐渐诞生。本文就失代偿期肝硬化再代偿的进展进行总结和展望,以期推动临床研究进一步细化,指导临床早期干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肝细胞癌与肠道菌群:不容忽视的瘤内菌群
    曾达武, 郑莹莹, 朱月永
    肝脏    2024, 29 (5): 499-501.  
    摘要83)      PDF (398KB)(59)   
    肠道菌群的失衡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相关,包括肝细胞癌(HCC)。肠道菌群与HCC的研究经历了相关性研究,肠道菌群本身、肠道菌群相关代谢产物与宿主免疫等方向;而随着对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肿瘤内菌群的概念浮出水面。肠道菌群可通过代谢产物或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从而远程影响肿瘤,而肿瘤内菌群与癌细胞密切接触,因此可能具有不同的相互作用模式。本文将从HCC的瘤内菌群发现、检测以及瘤内菌群来源等方面展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封面和目录
    肝脏    2024, 29 (11): 0-0.  
    摘要46)      PDF (13669KB)(5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核苷(酸)类似物经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低病毒血症的研究进展
    金燚, 沈泳利, 李佟
    肝脏    2024, 29 (8): 896-899.  
    摘要116)      PDF (441KB)(55)   
    慢性乙型肝炎作为由乙型肝炎病毒引发的一种全球性传染病,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随着核酸检测技术的改进,部分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低病毒血症”。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血症增加疾病进展风险,肝癌和耐药性也会增加。低病毒血症已成为当前抗病毒治疗的一个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领域。本文系统地阐明低病毒血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其与疾病进展之间的关联,同时,对当前可用的治疗策略进行系统性回顾,以期为临床医生在面对低病毒血症患者时提供科学、实用的指导原则与治疗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卡介苗膀胱灌注相关肝炎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王艳, 王倩怡, 冯丽娟, 王民, 陈莎, 王宇, 赵新颜
    肝脏    2024, 29 (9): 1123-1127.  
    摘要70)      PDF (1893KB)(54)   
    目的 阐明卡介苗膀胱灌注相关肝炎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2023年北京友谊医院诊治的卡介苗膀胱灌注相关肝损伤患者2例,通过文献检索卡介苗膀胱灌注相关肝损伤21例。总结患者性别、年龄、卡介苗膀胱灌注次数、肝脏生化结果、肝脏病理活检、结核杆菌检测结果、治疗方案、预后等信息。结果 本中心共诊治2例、文献共报道21例资料较为齐全的卡介苗膀胱灌注相关肝损伤。2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6(34~88)岁,接受卡介苗膀胱灌注次数为6(1~17)次。主要表现为ALP和(或)GGT明显升高,伴或不伴ALT和AST升高,52.2%(12/23)患者血清TBil升高。结核菌检测阳性6例,阴性14例,检测结果不详3例。共20例接受肝穿刺活检,其中19例呈肉芽肿性肝炎,1例呈汇管区扩大及炎症细胞浸润,未见肉芽肿形成。7例接受抗结核治疗,14例接受抗结核+激素治疗,2例只接受激素治疗。87.0%(20/23)患者痊愈,2例患者好转后没有继续随访,死亡2例。结论 卡介苗膀胱灌注相关肝炎表现为ALP和(或)GGT明显升高,约半数患者可出现黄疸,绝大部分呈肉芽肿性肝炎,少数患者可找到结核分枝杆菌。部分患者经过抗结核治疗痊愈,大部分患者抗结核联合激素治疗、部分患者只接受激素治疗后痊愈,提示免疫反应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封面和目录
    肝脏    2025, 30 (2): 0-0.  
    摘要57)      PDF (13586KB)(5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基于数字化管理门静脉高压多学科会诊及管理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闫玉凤, 袁敏, 何阳, 涂传涛, 施裕新, 王琳, 王越, 傅青春
    肝脏    2024, 29 (7): 802-807.  
    摘要66)      PDF (1946KB)(49)   
    目的 探讨基于数字化管理门静脉高压多学科会诊及管理平台的构建及具体实施策略。方法 基于数字化管理门静脉高压多学科会诊及管理平台系统通过整合数字识别、数据清洗、结构化处理和人工智能算法等先进技术,构建了一个全面的疾病管理平台。详细阐述了系统的模块设计、应用流程及团队协作机制,展示了如何通过多维数据分析和个性化随访支持,满足门静脉高压患者的多样化和多层次的随访需求。结果 应用数字化新技术构建的管理平台,在多学科精准评估的基础上,个性化定制方案并进行长期动态管理,共纳入428名随访需求患者,依从性提高到了94%,复诊率达到了78%,患者满意度达到100%。同时,显著提升了临床与科研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动力,该项目框架还促成了多个项目、多次获得市级奖项等,促进了相关医学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结论 通过管理平台的应用,有效地强化了门静脉高压患者的综合管理,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提高了医疗质量和安全,推动了临床科研工作的开展,带教和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为未来的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提供了实证基础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乙型肝炎治愈的临床研究进展
    宋舒瑛, 谢青, 姜绍文
    肝脏    2024, 29 (6): 725-730.  
    摘要90)      PDF (4169KB)(47)   
    乙型肝炎病毒(HBV)治愈的定义为在有限疗程后HBsAg持续消失,抑制HBV复制和病毒蛋白质的产生,并恢复对HBV的免疫应答。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和核苷(酸)类似物(NA)是目前抑制HBV复制的常用药物,但在HBsAg转阴前停药常出现疾病复发。新疗法包括靶向于HBV生命周期中不同靶点的直接作用的抗病毒药物及抗HBV免疫的免疫调节剂等。此外,还需通过区分循环HBsAg来源、确定HBV免疫恢复,并标准化HBV RNA和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cccDNA转录的替代标记物)检测,从而根据患者/疾病特征和安全性,比较多种组合方案展开个体化治疗。本文就乙型肝炎治愈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EASL-EASD-EASO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管理临床实践指南简介
    杜冰莹, 宋舒瑛, 谢青
    肝脏    2024, 29 (6): 621-625.  
    摘要85)      PDF (616KB)(46)   
    最近,欧洲肝脏研究学会、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和欧洲肥胖研究学会联合发布了新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管理临床实践指南》,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定义、预防、筛查、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本文介绍了指南的105条推荐意见及声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自噬在酒精性肝病中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李澳忠, 万静之, 李雪梅, 康萌, 刘启玲, 王佳, 秦绪军
    肝脏    2024, 29 (8): 891-895.  
    摘要104)      PDF (623KB)(46)   
    酒精性肝病(ALD)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自噬是一种保守的细胞内分解代谢的过程,在肝脏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自噬的角度综述了酒精对于自噬的调控机制以及在酒精性肝病中的作用进展,并探讨了基于自噬的ALD的潜在治疗药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2例特殊原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诊疗及思考
    梁栋, 何响, 曹梦, 尹大清
    肝脏    2024, 29 (8): 1013-1014.  
    摘要79)      PDF (379KB)(46)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肝硬化与肝性骨病的研究进展
    马超, 敬进华, 余虹, 李玉玉, 郭峰
    肝脏    2024, 29 (7): 870-873.  
    摘要98)      PDF (504KB)(45)   
    肝性骨病(hepatic osteodystrophy,HO)是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增加骨折风险,显著影响患者的长期预后及生活质量,从而导致病死率增加。本文重点讨论了肝硬化合并HO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改善肝硬化合并HO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血液净化在重症肝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姚红宇, 周霞, 刘鸿凌
    肝脏    2024, 29 (8): 889-890.  
    摘要90)      PDF (389KB)(44)   
    血液净化技术是指通过分离、吸附等方法对血液或血浆中特定物质进行清除,临床上常用的方式有治疗性血浆置换、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技术、免疫吸附、血浆透析滤过等。血液净化治疗多用于难治或少见疾病,涉及多学科,特别在重症肝病、肝衰竭、药物中毒等方面研究较多,研究结果提示其能稳定患者病情、纠正内环境、提高存活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封面和目录
    肝脏    2024, 29 (10): 0-0.  
    摘要85)      PDF (13644KB)(4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无创预测的研究进展
    张嘉欣, 韩文, 葛彪, 白莆菥
    肝脏    2024, 29 (8): 1005-1009.  
    摘要85)      PDF (675KB)(43)   
    肝硬化患者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是门静脉高压的并发症之一,相关研究证实肝硬化患者中近一半会发生EGV。当曲张的静脉一旦破裂出血,会致使短期内死亡风险升高,因此EGV早发现、早监控和早治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这对于改善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及降低病死率也极其重要。胃镜检查一直是诊断肝硬化EGV的金标准,但受到一些条件限制,致使很多早期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没有实行胃镜检查,以及发现有EGV接受治疗的患者没有及时胃镜随访。就上述问题,最近几年越来越多判断EGV的无创指标被提出并讨论,本文就近年新颖及热门无创指标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非肥胖型与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肝血清脂质组学研究
    丁荣蓉, 周新兰, 李秀芬, 黄丹, 林维佳, 陈良
    肝脏    2024, 29 (8): 975-979.  
    摘要64)      PDF (4192KB)(42)   
    目的 比较非肥胖型与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血清脂质谱的差异。方法 纳入2023年1月至12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诊治的NAFLD患者60例,根据BMI分为非肥胖型组(BMI<25 kg/m2)和肥胖型组(BMI≥25 kg/m2)。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非肥胖型NAFLD和肥胖型NAFLD患者的血清脂质代谢物。采用差异倍数、偏最小二乘判别(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并进行置换检验,筛选差异脂质。结果 共筛选出90种差异脂质。包括鞘磷脂(SM)、醚甘油磷脂酰胆碱(EtherPC)、神经酰胺(HexCer)、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非肥胖型NAFLD患者的一些代谢途径发生明显变化,包括鞘脂信号通路、坏死性凋亡、甘油磷脂代谢通路、糖基磷脂酰肌醇的合成途径、肿瘤的胆碱代谢通路等。结论 非肥胖型NAFLD和肥胖型NAFLD的血清脂质谱存在一定差异,包括PC、PE、SM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肝脏疾病成分输血与相关检验指标主成分分析和预测研究
    吴春芳, 杨森, 夏益兰, 汪月娥, 林勇, 姚玉荣, 楚青
    肝脏    2024, 29 (7): 862-866.  
    摘要81)      PDF (1520KB)(41)   
    目的 研究相关检验指标在肝脏疾病成分输血的主成分分析和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住院接受成分输血的肝脏疾病患者与非肝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接受成分输血的类型分为输注悬浮红细胞组、输注病毒灭活冰冻血浆组和输注单采血小板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输血前相关实验室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以及输血情况,通过t检验与方差检验比较肝脏疾病与非肝脏疾病不同成分输血组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KMO检验、Bartlett球形检验和碎石检验(Scree Test)验证多因子分析的适宜性,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对各指标的方差贡献进行观察,评估各指标间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评估各检验指标对于不同成分输血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96例肝脏疾病患者与216例非肝脏疾病患者,肝脏疾病中57.3%患者输注血浆(55/96例),非肝脏疾病中54.2%患者接受红细胞输血(117/216例)。输注红细胞组肝病与非肝病患者Hb平均值分别为70.61 g/L和82.82 g/L;HCT平均值分别为20.80%和24.4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平均值分别为45.94 U/L和25.43 U/L;总胆红素平均值为44.38 μmol/L和19.31 μmol/L,这四项指标两组患者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输注血浆组肝病与非肝病患者Hb平均值分别为73.45 g/L 和111.43 g/L;HCT平均值分别为21.70%和31.06%;ALT平均值分别为59.33 U/L和28.33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分别为44.35 U/L和22.52 U/L;INR平均值分别为1.43和1.07;以上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输血血小板组肝病与非肝病患者PLT平均值分别为36.70×109/L和50.76×109/L;AST平均值分别为54.20 U/L和31.19 U/L;PT平均值分别为15.95 s和12.98 s;APTT平均值分别为54.42 s和29.90 s;INR平均值分别为1.36和1.11;以上五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PCA分析肝病患者不同成分输血前检验指标显示,血液指标和肝功能指标分布为第一和第二主要成分,非肝病患者输血前检验指标中肝功能和凝血指标为第一和第二主要成分。通过ROC曲线分析肝病患者接受红细胞输血组,HCT曲线下面积为0.912;血浆输血组中,INR和PT曲线下面积为0.964和0.953;在输注单采血小板组中,INR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8。结论 本研究对于不同成分输血前各项指标相关性分析和模型预测,尤其对于肝病患者选择不同成分输血可以提供研究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封面和目录
    肝脏    2024, 29 (7): 0-0.  
    摘要61)      PDF (13652KB)(4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干细胞来源的肝细胞体外肝病模型相关进展
    张雨心, 鄢和新
    肝脏    2024, 29 (7): 757-759.  
    摘要90)      PDF (480KB)(41)   
    成体干细胞及多能干细胞相关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能够在体外大规模扩增肝细胞。利用干细胞来源的肝细胞建立的肝病模型具有更便捷、更低成本的优势,并且可以忠实有效地在体外反映肝脏生理功能,模拟各类肝脏疾病,为我们深入探究肝脏疾病的病理机制提供了便利且高效的工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